520将至,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520专属书单,教你省思爱的本质,习得爱的艺术。鲜花美钻固然光芒惹眼,墨香悠远的书籍作为礼物,也很浪漫哦。
[美] 艾里希•弗洛姆 著
刘福堂 译
ISBN:978-7-5327-7990-1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定价:29元
上架建议:哲学、心理学
内容简介:
爱是一门艺术吗?回答是肯定的。因此,它需要知识和努力。——艾里希·弗洛姆
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此版特别收录弗洛姆学术助手纪念文章《弗洛姆生命中的爱》。
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他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德]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著
蔡鸿君 张建国 陈晓春 译
ISBN:978-7-5327-8241-3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定价:38元
上架建议:外国文学
内容简介:
聚斯金德在这部篇幅不长的作品中探讨了爱和其永恒的对手——死亡的关系,援引哲学、文学,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及至现代生活中的三个例子,向我们呈现了两者间相生相伴又对立冲突的联系,促使读者思考世人如何看待爱与死亡,以及它们在文学和哲学作品中的样貌。爱情既能让人感觉幸福,也会带来无尽的痛苦,爱情不只是随便一种分子,可以改变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把我们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作者进而对比了耶稣和古希腊神话中俄耳甫斯的命运遭际,讲述他们如何试图用爱战胜死亡。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德国当代知名作家。他的处女作《低音提琴》于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至今仍常演不衰。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香水》,出版后轰动了德语文坛,后被译成多种语言。他还著有中篇小说《鸽子》,《夏先生的故事》及其他一些非虚构作品,在当代德语文学界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编辑推荐:
在这本小书里,读者不仅能领略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学说观点,也有幸体味克莱斯特、司汤达、奥斯卡•王尔德、托马斯•曼、歌德等人的宏旨高论,并进而体悟到聚斯金德本人写作中涉及爱欲和死亡之间永恒纠葛的命题。
[意]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 著
陈英 译
ISBN: 978-7-5327-8324-3
定价:45元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上架建议:外国文学
内容简介:
一个炎热的夏季,人到暮年的阿尔多和婉妲从海边度假回到家,发现家里被翻了个底朝天,连爱猫都不见了。是谁干的?
每个家庭都隐藏着一些过去的秘密,阿尔多的秘密是他年轻时曾经抛妻弃子,与一个叫莉迪娅的女人同居。经历紧张、摩擦和平淡生活的重压,婚姻维持下来,但裂痕早已存在。如果细细打量,就会发现裂痕显而易见,就像一只早已有裂缝的花瓶,一触就碎,只是无人愿意承认。
意大利著名作家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不但是展示暮年生活的高手,他的笔触犀利、深刻,也揭示了婚姻家庭生活的错综复杂。这段背叛的故事通过丈夫的角度,妻子的角度,还有两个孩子的记忆,从三个角度还原了整个事情的始末,也揭示家庭内部每个人体验的迥异与无法交流的处境。
作者简介:
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意大利作家、编剧和记者。1943年生于那不勒斯,在为多家意大利报纸工作前,曾是一名高中教师。2001年,他以小说《格米托街》获得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斯特雷加奖。他还有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剧本。2016年,意大利媒体指称,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和他的妻子、文学翻译家阿妮塔·拉亚就是以那不勒斯四部曲风靡世界的神秘作家埃莱娜·费兰特,但遭到否认。
作者:[美] 詹姆斯•鲍德温 著
译者:杜先菊 译
ISBN: 978-7-5327-8121-8
定价:49元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上架建议:外国文学
内容简介:
黑人青年雕塑家范尼和十九岁的姑娘蒂希相爱,立下山盟海誓。然而范尼无辜遭受强奸指控而入狱。怀有身孕的蒂希、他们的家人和律师要赶在孩子出生之前,找到范尼无辜的证据,让他获得自由。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这对年轻的恋人在依恋、绝望和希望中沉浮。在这个交织着激情与悲伤、仿佛有蓝调音乐在背景中回荡的爱情故事中,詹姆斯·鲍德温深刻地塑造了两个如此生动可信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已经成为美国灵魂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假如比尔街可以作证》是美国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74年。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导演巴里·詹金斯已将此书改编为同名电影,将于2018年12月14日在全美公映。该片获得2019年金球奖最佳女配,第90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配角,第84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第17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创配乐,第12届底特律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2019年奥斯卡奖最佳女配。
作者简介: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美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纽约哈莱姆区,童年坎坷,生父有毒瘾问题,后母亲嫁给牧师大卫·鲍德温,又生育八个孩子。一九三八年,受其严苛的继父的影响,十四岁的鲍德温成为了哈莱姆地区的一名牧师。十七岁时,鲍德温决定脱离教会。
一九四八年,对美国的种族现实极度失望的鲍德温选择移居法国。一九五三年,鲍德温出版带有自传色彩的处女作小说《向苍天呼吁》。此后的三十年里,他陆续出版《 土生子札记》《乔瓦尼的房间》《另一个国度》《下一次将是烈火》《告诉我火车开走了多久》《假如比尔街可以作证》等二十多部作品。
一九五七年,鲍德温回到美国,投入当时如火如荼的黑人解放运动。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 鲍德温因肺癌在法国南部去世。
《诺顿美国黑人文学选集》如是评价鲍德温——“以优美的艺术性,通过将自己个人经历中最隐秘的部分和国家及世界命运中最广泛的问题结合起来,刺透了美国种族意识中的历史性障碍。”
[挪威] 赫尔比约格·瓦斯莫 著
沈赟璐 译
ISBN:978-7-5327-8055-6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定价:88元
上架建议:外国文学
内容简介:
迪娜的人生似乎注定要背负着过去前行。五岁时,她意外导致了母亲的身亡,随后被父亲放逐到了一个农场里,在欠缺关爱与照料的环境中长大。几年后,父亲终于同意把她接回家中,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迪娜慢慢发掘出她对音乐和数学的天分。十六岁时,她嫁给了父亲的朋友雅各布,一名比她年长得多的农场主,后者又在诡异的情况下不幸离世。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这个年轻的遗孀不得不开始用强硬的手腕管理农场、旅店和货船,直到一个神秘的陌生人闯入她的生活,并永远地改变了它。
小说以《乱世佳人》及《战争与和平》一般的广度,描绘了一幅十九世纪挪威海岸线波澜壮阔的画卷。一九九〇年,《迪娜之书》被挪威出版商协会评选为挪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好的作品。
作者简介:
赫尔比约格•瓦斯莫(1942 - ),挪威知名作家,挪威语言文学院成员,其作品多次提名并获得北欧地区几大重要文学奖项,被翻译成29国文字。瓦斯莫擅长强而有力的叙事,对人物内心的塑造又十分细腻。
编辑推荐:
赫尔比约格•瓦斯莫一向被誉为挪威文学八十年代的代表人物,她在1987年就摘获了北欧分量最重的文学奖项,北欧理事会文学奖,其畅销程度在同代作家中无人能出其右。《迪娜之书》作为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迪娜系列”中的第一部,展现出作家无与伦比的语言和叙事功力。小说的主人公迪娜,与《乱世佳人》《远离尘嚣》等书中的角色颇具相似之处,表面乖张桀骜,实则是一名永不屈服的坚强女性。
[英] 阿兰·德波顿 著
孟丽 译
ISBN:978-7-5327-7508-8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定价:36元
上架建议:哲学
内容简介:
继自传体小说《爱情笔记》细腻生动地剖析了爱情之后,时隔二十余年,英国才子作家阿兰·德波顿在《爱的进化论》一书中,对爱情与婚姻的本质展开了更别具一格的深刻省思。德波顿以拉比和柯尔斯腾的爱情故事为主轴,辅以哲学与心理学思考,从情愫萌芽到爱情扬帆,从步入围城到“城”中困顿,再到婚外情,直至*终通过自我探寻,超脱接受婚姻的完整历程,将爱情与婚姻的每一阶段都做了冷静且睿智的剖析,将自己丰满、深沉的思辨,通过细腻的情境,融合具象而真实的人物角色铺陈开来, 直至让人们逐渐认识到:爱的本质,与其说是一份激情热忱,还不如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只有参悟了此道,我们方可有阅尽千帆的淡定,在沧海桑田后,坦然接纳婚姻。
这本书是随笔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揭示爱情与婚姻规则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著作,令我们不再徘徊于爱情与婚姻历程中的各种两难境地,让我们对生活重新燃起热情,进而明白:爱上很容易,只需一时的激情,维系爱情却很不容易,得需一生的修炼,我们该做的是打破幻想,更务实、更健康、非本能地去爱。
作者简介:
他不乏米兰·昆德拉的批评深度,深具罗兰·巴特尔的解构气质;但,他比昆德拉有更立体的爱情思维,比巴特尔更熨帖恋人的爱情神经。他激活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新闻的骚动》(2015)。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几种文字。
[日] 吉本芭娜娜 著
张唯诚 译
ISBN:978-7-5327-7781-5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定价:35元
上架建议:外国小说 日本文学
内容简介:
真加和裕志从小青梅竹马,高中毕业后马上结了婚。相依为命的爷爷一去世,本就郁郁寡欢的裕志越发显得了无生气。为了帮助他重寻生命的意义,他们怀抱着唯有彼此才能慰藉的孤独,走到外面的世界里。在壮丽的大自然面前,两人之间无形的薄墙渐渐消除,最后,他们手牵手唱着歌,踏上了回家的路。
作者简介:
吉本芭娜娜1964年出生于日本东京,诗人、思想家吉本隆明的次女。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文艺学科。
1987年小说《厨房》获得第6届海燕新人文学奖,成为超级畅销书。1988年《月影》获得第16届泉镜花文学奖。同年以《厨房》《泡沫/圣所》获得第39届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奖。1989年《鸫》获得第2届山本周五郎奖,1995年《甘露》获得第5届紫式部奖,2000年《不伦与南美》获得日本第10届Bunkamura双偶文学奖。
吉本芭娜娜的著作被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