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金融APP安全保护能力不足、对用户个人信息超范围采集等乱象已经成为监管部门严格规范的重点领域,日前,客户端软文备案工作取得新进展!5月19日,南都记者获悉,首批拟备案的33家机构73款移动APP已经在互金协会官网进行公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表示,将持续做好客户端软件备案、风险监测等行业自律管理工作,督促引导各金融从业机构严格落实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
南都记者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获悉,自客户端软文备案工作2019年12月启动以来,各金融从业机构积极通过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管理系统(https://finapp.nifa.org.cn)向协会登记了有关备案信息。而本次测评的结果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由协会结合相关检测机构出具的。
根据公告,此次上榜单位共33家,37种产品,共73款软件。南都记者注意到,首批公示的金融机构类型涉及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金融科技公司、支付机构、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小贷等,涉及机构基本上都是在各自领域科技能力见长的代表机构。
其中,银行类移动APP在公示名单中占比最高,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等20多家。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只有IOS版本客户端。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4家金融机构均有两款移动金融客户端,除了手机银行APP外,还有信用卡APP。在众多银行类APP中,恒生中国也出现在公示名单中,成为首家报备成功的外资银行。
而金融科技公司的APP则包括支付宝、京东金融、陆金所、陆PRO、度小满金融、360借条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招联金融和马上金融也成功入围首批拟备案金融APP公示名单;在首批名单中,保险类金融APP则只有平安健康一款。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针对当前一些金融机构客户端软件存在的安全防护能力参差不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仿冒钓鱼现象突出等问题,各金融机构要建立客户端软件安全管理全程覆盖机制,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客户端软件监督处置机制。
未来,央行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加快推动备案注册制度,加强对金融类APP的测评、认证工作。据南都记者了解,下一步,将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组织开展客户端软件备案推广并逐步落实风险信息共享、投诉处置机制以及行业公约、黑白名单、自律检查、违规约束等自律管理工作。同时,也会联合相关部委对软件商店采取联动措施,对于不符合规定、有重大风险隐患的APP及时采取下架措施。
附: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拟备案名单公示(第一批)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田姣
编辑:熊润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