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5月19日报道,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酶,可以治愈衰老造成的DNA缺损,对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和衰老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据报道,麻省蔡丽慧和哈佛斯蒂芬·哈嘉迪分别领导的科研团队合作,发现了“长生不老分子”、学名HDAC1的酶,这种酶可以修复DNA(脱氧核糖核酸)链上的8-氧代鸟嘌呤缺损。据悉,8-氧代鸟嘌呤的缺损通常会导致年老认知能力下降和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
蔡丽慧告诉《麻省新闻》,HDAC1确实像是“抗衰老分子”,广泛的基础生物学研究都表明,绝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病变都发生在老龄阶段,而激活HDAC1在多方面都是有益的。
科研团队将一组实验小鼠进行基因改造,使其不能产生HDAC1,然后对比另一组可以正常产生HDAC1的实验小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能产生HDAC1的实验小鼠DNA缺损比后者快,导致记忆力和空间认知能力下降。
据悉,HDAC1可以调节另一种酶OGG1的含量,OGG1可以修复DNA缺损。随着年龄的增长,“长生不老分子”HDAC1含量不断下降,大脑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也随之下降。
在研究的早期阶段,科研团队发现依昔苯酮(exifone)可以刺激HDAC1的产生。实验鼠在服用依昔苯酮后,DNA缺损的情况显著下降,而认知、记忆和空间能力都大为改善。
依昔苯酮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通常被用于治疗老年痴呆,但后来发现该药物会造成肝脏损害,因此被停用。
蔡丽慧表示,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表明,HDAC1的确是治疗衰老疾病的一种潜在药物,找到一种可以刺激产生HDAC1的类似安全药物,将有助于治愈认知能力下降和阿尔兹海默症。
编译/采写:南都记者 陈林
图片来源:MIT
编辑: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