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疫情过后消费全场景化、社交娱乐化,冲动型消费或受到抑制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0-05-21 10:28

“我们看到消费者的忧患意识在增强,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消费者的行为将变得更加务实和理性。由此带来的品类消费迁移,意味着一部分品类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而另一部分基于弹性的、冲动型的消费可能在近期会受到阶段性的抑制”,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任国强表示,面对消费侧的转变,供给侧的企业需要适应变化,提升生存能力。

5月19日,百度联合罗兰贝格发布《基于百度独家搜索大数据的中小企业发展洞察及成长之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消费端停业停工、长期居家和供给端涌入线上求生存的现状,将加速消费者向务实理性、全场景化消费及消费社交娱乐化方向发展。

 

疫情消费呈现理性务实、全场景、社交化

合百度用户搜索关键词的变化所提炼的趋势性启示以及罗兰贝格对消费者的长期洞察,报告认为疫情对用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消费行为的变迁将催生中国商业模式和生态的进化。

首先是,亲身经历疫情后的民众忧患意识将更强,消费行为将更趋于理性和务实,而消费理念的变化将催生消费结构“品类迁移”。报告预计,家居健康、文娱教育等商品及服务消费将增加,而弹性/冲动型消费则将阶段性受到抑制。

百度报告.png

第二个趋势,是消费的全场景化。任国强表示,线上线下无缝切换,以及最大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效率,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也就是说,消费者今天不再把线上跟线下割裂去来看,不再会认为线上的消费者只在线上买东西,线下的消费者只在线下购买。对于企业而言,就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重构内部组织和渠道伙伴,顺应消费全场景化的趋势。

第三,随着购物场景从有限地域、空间和时间的线下实体转向充斥海量商品及海量信息的线上平台,品牌的极大丰富导致购物决策难度增加,驱动消费行为趋于社交及娱乐化

“消费的社交娱乐化在过去几年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趋势。”任国强指出,所谓消费社交娱乐化,也就是说消费者更愿意从社交平台上,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软性的、娱乐的方式中获得品牌的信息,并形成购买的动因,甚至最终做出购买决策。依靠薇娅、李佳琦、罗永浩这样的头部带货网红向消费者推荐品牌、推荐高性价比的产品,正在成为品牌宣传和购物决策的主流之一。

社交约了.png

 

中小企业增强线上能力,把握新基建机遇

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行均受到冲击,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备受关注。报告同时洞察了生产制造、乘用汽车、商业零售、房产装修、医疗健康、金融保险、教育辅导等7大行业发展趋势,并指出疫情加速了消费侧的转变,供给侧的企业需要适应变化并寻找机会,因此企业数字化升级的需求更加迫切,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增强线上能力不仅是疫情后提升生存能力的必需,更是抢占先机的必需。 

王晓路.png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表示,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经营状况很好、发展很快,但目前面临着双重困难。一方面,自2016年以来,中小企业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营业收入下降、利润减少、亏损上升。另一方面,疫情在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对中小企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打击,今年一季度私营企业亏损面扩大至31.7%,而疫情的影响仍在继续,市场疲软、融资困难、税费负担较重等是横在中小企业面前的“拦路虎”。

对于中小企业在疫后的发展,王小鲁认为,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专注改善民生,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着眼于长期发展,培育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从宏观政策角度,第一是救助。救助困难的企业,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第二是救济。主要是救济失业人群,特别是没有被城镇社会保障覆盖在内的人群;第三是改革。包括财税政策、货币政策改革”,王小鲁称,“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对整个国家的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构成了影响。因此,帮助中小企业脱困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

当下,“新基建”正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新一轮驱动力。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认为新基建也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政府对于新基建的投资,也在持续加强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能力,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外,还有消费理念的变化,都促使企业需要对自己重新定位”,朱武祥称,对此中小企业需要从内部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一方面要优化企业的业务活动构成,另一方面要优化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如此一来,中小企业间将形成更灵活的分工,各自专注于擅长的环节和领域,以此提升效率,并分担风险。”

此外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任国强认为,各行业在疫情的影响下虽然面临着不同的危机,但都处于逐渐复苏的状态。未来十年仍然是中国消费品企业实现向世界级竞争力升级的黄金十年。中小企业应以全面加速数字化为抓手,聚焦企业核心业务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实习生 金理琦

 

编辑:甄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