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测温要趁早,测完之后及时报,室友之间提醒到,莫让老师催你了……”近日,杭州一高校辅导员花70个小时为244名学生创作并手抄总数约八万字的防疫打油诗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5月25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19级辅导员何照清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想以此督促学生更加重视防疫,也想让学生在最后的大学阶段里留下一些温情的东西。除此之外,他还曾自费为每位学生准备了防疫物资包总计价值五千元。对于这些来自辅导员的特殊礼物,何照清的学生直言“震惊”,有学生告诉南都记者,没想到辅导员会如此细致入微。
创作初衷是为了让学生重视防疫措施
“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创作、手写防疫打油诗。”5月25日下午,何照清向南都记者回忆起打油诗背后的故事。
疫情较为严重时,何照清曾想到,自费为学生购买防疫物资。“我们学校的许多教授们都为学校或者学生捐了一些口罩,还有学生把自己的零花钱也捐出来了,我想,作为辅导员可以力所能及地向同学表达自己的心意,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校里健健康康的。”他说。
考虑到同学们身处天南海北,难以邮寄,这个计划一直到了5月5日,大一本科生返校后才着手实施。何照清告诉南都记者,复课之后,学校采取了多项防疫措施,比如,规定宿舍一天至少要通三次风,一次半个小时以上。“但是很多宿舍没有做到,还有些学生晚上熬夜打游戏,很晚才睡觉。”他说。
何照清想,仅仅发放物资还不够,也许可以把学校的防疫要求改成读起来押韵的打油诗,再赠给学生,这样一来同学们也许会更容易了解和接受学校的防疫措施。在参考了校内防疫措施以及同学们的意见后,何照清创作了一首共有327字的防疫打油诗。
花70小时手写八万字打油诗
手写?还是印刷?写出打油诗后,这个问题摆在了何照清的面前。
“最开始,我想签个名打印出来就好,但是之后想想,现在大学里给学生或者家长的文书,大多都是打印,冷冰冰的,连个评语都没有。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还是有手写的东西的,我想,可以通过手写给学生留下一点温情的东西。”何照清说。
除此之外,何照清相信,学生们看到这样一份手写的打油诗,能更加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进而去认真地遵守学校各项防疫要求。
打定主意要为每一个同学手写这份打油诗后,何照清开启了忙碌的准备。他每天抄写10个小时左右,通常要到夜里两三点才能睡觉,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星期,花了大约70个小时,终于将总计约八万字的244份打油诗抄写完毕。何照清告诉南都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手写这么多字,“说实话,我读书工作一直没离开过学校,但连续一周之内写这么多字,这是第一次。”
自费五千元购买一批防疫物资、花70个小时抄写八万字防疫打油诗……开学没多久,何照清为2019级管理学院的244名同学准备了这样一份礼物。
5月13日那天,何照清喊来学院各班级的几个班干部,分批来领取已经包装好的防疫物资包。这个防疫物资包里有10个口罩、一瓶免洗消毒液、一份酒精湿巾以及一份手写版打油诗。
2019级管理学专业本科生柳扬读完打油诗后十分感动,他说,“也许这首诗辞藻没有很华丽,但是都是押韵的,可以看出老师很用心地编写了这首诗。诗中讲的也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说就餐问题,宿舍生活问题等,写得很详细。”
旁人眼中的他:既像慈父又像妈妈
自2010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何照清就一直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担任辅导员。10年过去,何照清对辅导员这份工作依然抱有热情,尽职尽责。
刚成为辅导员的那几年,何照清和学生们是“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玩在一起”。“刚毕业跟他们年龄差不多,而且也住校,下班的时候我常常约他们打篮球。打完篮球一起去食堂吃饭,再到他们寝室一起看看NBA回放,基本上一待就待两三个小时,如果再加上打篮球的时间可能有五六个小时了。”他说。
结婚以后,由于要兼顾家庭,何照清不再住校,他和学生们的相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何照清表示,和他同一个办公室的一名老师将他形容为“像慈父一样”,因为,他和学生谈话的时候总是苦口婆心的。
而学生柳扬则认为,何照清像妈妈。“他虽然是个男辅导员,但是有种妈妈的感觉,他对我们的叮嘱会重复好多遍。”对于这份“唠叨”,柳扬表示“挺珍惜的”,因为大学不像高中和老师联系紧密,上大学后何照清的“唠叨”,让柳扬感觉和老师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目前,除了担任管理学院2019级辅导员之外,何照清也担任该院学工办主任一职,他希望自己能为学院年轻一代的辅导员作出表率,“写打油诗,也是想提醒大家,和学生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走心。”何照清说道。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詹晨枫
采写:实习生 赵媛媛 南都记者 詹晨枫
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疫后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