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103岁老人心脏植入起搏器重获“心”生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0-05-26 20:49

近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功为103岁的朱爷爷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目前朱爷爷在家人的陪伴下顺利出院了。据悉朱爷爷刷新了该院起搏器植入高龄患者新纪录。

5月6日,朱爷爷被收治入院,并被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介绍,朱爷爷既有慢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也有快的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经过专家团队讨论,植入起搏器后再应用控制心律、减慢心率的药物,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5月11日,经过整个手术团队的努力,手术过程相当顺利,不想回到病房后,朱爷爷出现了疼痛、失眠、躁动等情况。由于朱爷爷高龄,同时有慢支肺气肿,应用镇静药物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因此,治疗团队应用任何药物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商定。术后最严重的的情况出现在5月15日上午,因合并肺部感染、有液体潴留等原因,朱爷爷在早餐后突发气促、不能平卧,肺部多量湿啰音。经过抢救,应用扩血管、强心、加强抗感染等方案,朱爷爷很快转危为安,脸上又露出了平日孩子般的笑容。

4.jpg

“朱爷爷手术的成功和顺利康复,除了医生的努力和付出,护理团队也功不可没。”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周淑娴教授介绍,护长带领护士们给老人家翻身拍背、打针喂药,关心他的营养补给,对家属进行各种医疗知识的宣教。

王景峰教授介绍,朱爷爷是该院心血管内科完成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最高龄患者。高龄患者,大部分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以朱爷爷为例,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病,心肺肾功能都较差,一般起搏器植入手术的并发症,如血胸、气胸、电极穿孔等,朱爷爷身体条件是无法耐受的,因此手术只能确保万无一失。另外朱爷爷有糖尿病,可能造成伤口难以愈合甚至感染的风险,只有通过控制血糖以及细心的观察和护理,才能保证伤口良好的愈合。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吴海茵

通讯员:张阳、袁桂仪

编辑:曾文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