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刘贤沛 吕婧 2020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有哪些?5月27日上午,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电子表决出2020年中山市民生实事项目。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十大民生实事包括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提升食品溯源监管水平和全民参与度、实施医保惠民行动、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能力等,涉及环境、交通、食品安全、医疗、教育等领域,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起来看看十大民生实事都有哪些。
一、 改善城乡环境卫生。
南部组团垃圾处理基地扩容项目动工,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开展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其中4个完工、3个开工,提高生活垃圾转运效能;新建和改建农村公厕150座以上;围绕低碳环保宣传、践行节约水电、日物回收等内容,建设5个碳普惠试点社区、校园或企业减碳项目,示范带动全市低碳发展。
二、 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倚江路等15条瓶颈路实现通车;富华道及东苑南路改造、康乐大街及康乐横街拓宽改造工程完工通车;沙石公路主线、岭栏路全线实现通车;建立一支超百人“铁骑勤务”,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实行交通高峰时段扁平化指挥模式,实现轻微交通事故平均5分钟到场处置。
三、 提升食品安全溯源监管水平和全民参与度。
聚焦市民高度关注的校园食品、网红餐饮店、外卖食品安全,全年开展100期“全民査餐厅”活动,其中10期在线直播,发动群众共同监督食品制作过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在全市学校饭堂推广食品快检,81家1000人以上的学校饭堂全部建立快检室,全市231家学校每周组织食品快检最少一次,增强学校食品安全自检能力,提升学生饮食安全性;建成中山市重要产品追溯平台,首期接入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的猪肉、蔬菜追溯信息及市场监管局的快检信息。
四、 实施医保惠民行动。
将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门诊慢性病种医保报销,参保人可在基层就诊取药,基层医疗机构用药与三级医院一致,医疗机构可按规定开具1-3个月的长处方;将门诊基本医疗保险选点范围由一家社区定点医疗机构扩大到参保人选点镇区范围内的全部社区定点医疗机构,方便群众就医;扩大日间手术病种,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病种数量不少于40种,并将日间手术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参保人进行日间手术不住院亦可享受住院医保待遇。
五、 提升教育服务供给能力。
新增幼儿园规范化学位5000个完成10所公办中小学学校建设,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7000个;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师生开通数字教材应用平台账号,免费推送国家课程配套数字教材,实现数字教材可点读、提供互动练习及开放式虛拟实验动画实验视频,提升教学灵活性、趣味性、便捷性。
六、 增配市民休闲活动场地。
市儿童公园入口广场、阳光谷及山林体验区对外开放,古香林公园茶山部分对外开放;认定5个农业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开发推广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岐澳古道文化遗产游径、华人华侨文化遺产游径等文化体验旅游线路,相应开发至少覆盖30个景点的电子讲解和智慧导览系统,方便群众自助智慧休闲游;南部组团体育公园对外开放。
七、 提升群众就医便利度。
25家公立医院全部上线健康中山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足不出户的护理服务;为群众提供便民医疗卫生服务,24个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辖下站点,星期一至星期五延长诊疗时间至晚上9点,提供慢病诊疗、急诊服务、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公布医生出诊服务排班情况,周六或周日根据疫苗接种人流状况弹性延长服务,方便群众在“家门ロ”享受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推行“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建成我市处方流转平台系统,开通“电子处方”并实现处方共享,年内实现市属三大医院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等门诊处方流转外配,群众可就近便捷取药或选择送药上门服务。
八、 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织密养老服务网络,建成127个城镇社区和90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运用互联网手段强化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掌握全市各养老服务中心(站)服务、上门家政服务数据信息,实现对养老护理员服务过程、服务质量、护理员人身安全预警等相关情况网络化监管;为600名以上本市困难、孤寡、空巢老人提供家庭所改造服务;每个镇区至少建成一家长者饭堂,以保障困难老人为补贴重点、适度普惠的方式,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
九、 増强儿童青少年体质。
选取50所幼儿园,开展学龄前儿童体质提升项目,优化户外游戏区域活动课程设置,增强学齡前儿童体格锻炼,并对50所幼儿园儿童开展两次比对性体质评估和分析;为1万名学生开展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运动负荷跟踪,将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运动负荷、技术指导意见及时反馈给老师、家长、学校,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为1万名学生提供视力健康管理精准服务,监测学生眼睛眼轴、屈光度情况,建立眼视光档案,并提供诊治矫正意见,实现早筛査早预警早介入,指导学生科学爱眼用眼;为10万名学生提供脊柱健康管理精准化服务,实现免费筛查十拍片确诊十远程专家会诊。
十、普及应急救护服务。
在公共场所设立30套体外除颤仪AED和应急包,并对场所相关管理人员开展使用技能培训,提高因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救治机率;围绕心肺复苏术、AED应用技能、伤体搬运等内容,全年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12万人次,新领证初级救护员2万人,提高群众自救互教能力。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中山进入两会时间!市长危伟汉做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