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冠贤建议:建立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志愿者信息库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0-05-27 15:22

两会移动端LOGO.jpg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抗“疫”老将再次披挂上阵。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办公室医疗救治小组副组长刘冠贤和同事一起,坚守战疫,打下了一场“硬仗”。

今年全国两会,他把目光转向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pic_840472

全国政协委员刘冠贤。资料图(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刘冠贤是一名抗“疫”老将,医学出身的他2003年参与过抗击“非典”的战役。2015年,他作为惠州分管医疗卫生的副市长,成功抵御中国目前唯一的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暴发后,刘冠贤再次披挂上阵。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特别关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据悉,2018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全国54个省(区、市)开展试点工作。“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刘冠贤表示,其中的问题包括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部门协调合作不足、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及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心理咨询服务监管不足等。“近年接受心理咨询师培训并获得认证资格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有机会有能力开展心理服务实操的人员并不多。”

在刘冠贤看来,受编制等原因限制,教育系统专职心理教师不多,有的学校有1-2名,更多的学校则是由其他老师兼任;村(社区)精防人员则更多的是兼职人员,接受过系统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不多,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建立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志愿者信息库

“因此我建议,首先完善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刘冠贤提案中写道,各级政府应切实落实《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清单及任务分解表》等文件要求,指引各成员单位主动配合对接牵头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部署做细做实。

而各成员单位也应该定期联合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强化督促检查和整改落实。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成员单位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

“另外一个关键,就是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阵地建设。”刘冠贤建议,应继续依托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完善基层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购买服务等形式,积极支持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项目,逐步扩大社会心理服务的覆盖面。

同时他还提出,建议实施提升医疗机构心理服务人员水平的“天使成长培训计划”、提升心理服务志愿者、义工队伍水平的“精英培训计划”等项目,加强心理服务人员的培养。“建立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志愿者信息库,不断完善心理志愿服务人员的遴选、督导、考核、奖励工作机制,促进社会心理志愿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心理筛查、心理测评、心理矫正等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推广应用效果明显的心理干预技术和方法,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网上阵地的建设。”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编辑:邹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2020年全国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