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世平:未来两年韶钢将投几十亿资金,进行环保改造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0-05-27 20:09

两会移动端LOGO.jpg


“我们每年都有一个管理主题,2015年是‘为生存而战’,2016年是‘担当’,2017年是‘专注’,2018年是‘争先’,2019年是‘速度’,2020年是‘准点’。”担任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韶钢”)“一把手”的这几年,全国人大代表、韶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平一年一个脚印,带着濒临破产的山区老钢厂直面挑战、扭亏为盈、赶超争先,甚至开始让管理体系“走出去”。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李世平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透露,“制造业最高的管理境界就是‘准点’,最低成本、极致管理、一次成功等等,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他表示,今年是韶钢实施“准点”极致管理的第一年,将进一步推动韶钢管理体系能力提升。在“新基建”国家战略的发展背景下,韶钢将针对自身特性规划建设5G专用网络,推动5G智慧钢厂建设,为未来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材料。 

1.jpg

全国人大代表、韶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平。


今年提出“准点”管理主题

已梳理112个“准点”项目 

南都:在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去产能成果的背景下,今年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钢铁行业运行受到较大冲击。但韶钢的钢材销售不断创造新纪录,4月份全品种钢材月销量首次迈上80万吨平台,逆势上扬的秘诀是什么?

李世平:韶钢是一座山区钢铁厂,在中国钢铁企业中比较少见,与沿海沿江地区的钢铁厂不同,物流成本很高。韶钢能够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逆势上扬,取决于比较强大的管理体系能力。

近几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利好条件下,韶钢通过内部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靠的就是体系能力建设,从职责、目标、流程策划,到实施、检查和改进PDCA循环,并不断优化提升,形成体系免疫力。同时坚持“三个不动摇”(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力度不动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动摇和加快基层基础管理能力提升不动摇)、全面对标找差、智慧制造,有效提升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这套体系的建立使企业能够低成本且高效率地运行,满足客户的需求。海水有退潮的时候,市场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背后就靠能力的支撑。

现在的制造业十分重视技术,很多人说技术很难学,但实际上最难学的还是管理体系,技术可以复制,但管理复制就会水土不服,韶钢在引进先进管理的同时,结合韶钢山区钢铁厂特点,做出很多体系创新,是我们体系能力不断提升并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原因。今年我们提出“准点”管理主题,要求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最低成本、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这些都是体系能力的体现。 

南都:这一管理体系搭建过程中有哪些比较难啃的“硬骨头”?

李世平:国有企业的管理改革实际上是一种体制问题,资产效率和人事效率较低,这是传统国有企业的两大堵点。2014年,韶钢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同样的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达到实际产能,那就是浪费;以及人员过多,不仅仅导致效率无法提高,还会制造很多管理垃圾。变革的真刀真枪就体现于此。

从2015年底开始,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韶钢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引进宝武集团最好的管理体系,并结合实际创新形成目前韶钢的管理体系。五年时间里,企业负债率从92%下降到百分之十几,从濒临破产到近三年来累计税利超过100亿元,这是很难想象的。韶钢从为生存而战变成争先超越他人,进入良性的发展阶段。 

20200527162443666.jpg

韶钢航拍图。

南都:韶钢的哪些底色是有助于自身改革升级的?

李世平:韶钢1966年成立,目前是发展最好的时候,是中国城市区域中比较优秀的钢铁企业,吸引不少企业争相学习,也孕育了很多人才。国有企业有很强的集体组织基础,这是不可替代的。在这次改革中,我体会最深的是韶钢的干部和员工踏实、肯干,这是十分重要的变革动力,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南都:如何理解韶钢今年提出的年度主题“准点”?

李世平:从用户订单发出到产品送达用户,这一工序链条很长,就像高铁经过每一个站,停几分几秒都要明确,才能形成高效的运行效率,韶钢今年提出按照“准点”主题,进行极致管理,也是对体系能力的考验和提升。它要求生产精准、成分精准、质量精准,以避免重复生产,减少浪费。原来企业以合同完成率来衡量对客户的服务程度,现在讲究“准点”,说好9点就9点,就能充分利用资源,这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办法。今年是这一办法提出的第一年,我们已经梳理了112个“准点”项目,还在不断梳理。 

规划建设5G专用网络

打造5G联合创新基地 

南都:2019年韶钢与广东移动、爱立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共建5G智慧钢厂,将韶钢打造成5G应用的创新示范基地。目前进展如何?

李世平:在5G网络建设方面,韶钢5G无线网络覆盖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已经满足支撑韶钢智慧中心、棒三厂及部分钢坯线5G信号连续覆盖,初步完成5G联合创新基地基础网络能力打造;

在基础平台方面,以“5G+边缘计算”为基础,打造韶钢工业物联网平台,行业首创将工业物联网平台下沉5G MEC边缘云,实现端到端数据传输满足工业级时延与稳定性要求;

在示范应用建设方面,我们打造了钢坯线机车无人化,采用车载摄像头采集实时运行环境,通过5G网络实现集控中心和现场机车之间实时信息和控制指令高可靠、实时通讯,操作人员在集控中心进行操作,提高保障安全生产、释放危险工作环境人员;打造PLC远程集控应用,利用5G技术试点加热炉远程集中控制的业务场景,通过5G网络的低时延计算助力钢铁制造行业实现远程集控;检修高温智能管控场景,通过5G技术和边缘云计算,对有限空间(高炉内、狭窄的设备空间等场景)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血压、心跳、氧气含量)进行监测。另外,5G网络分别通过视频头盔和手环进行现场监控,实现对检修高危作业项目实时远程监控,同时对作业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对违章情节进行自动抓拍和现场发出违章报警语音提示。 

南都:“新基建”成为今年的经济热词,国家大力赋能包括5G、工业互联网在内的“新基建”,这会给韶钢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期待?

李世平:5G技术的应用,在快速响应信号上具有低时延性,对钢铁厂的快速执行系统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可以通过5G网络控制智慧中心5公里范围内的设备进行炼铁、炼钢、轧材生产,未来能否实现在50公里、500公里范围内,坐在家里就可以炼铁、炼钢、轧材,身处“千里之外”就能驾驭我们的工厂。

国家明确“新基建”实施范围后,如何通过包括5G技术在内的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们要更精准地利用5G等新技术,发挥我们自身优势生产出更优质、更低价的产品,为未来整个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材料。

我们正在与相关公司合作,针对韶钢的特性规划建设5G专用网络,5G专用网络和基站建立起来后,会有很多的规章制度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预计今年年底,炼铁、炼钢、轧材的现场操作将全部集中在智慧中心里。

800x488_5ece390a6547b.jpg

韶钢智慧中心。


800x451_5ece390dd73c8.png

韶钢智慧中心,技术人员正在通过屏幕监控生产线。


未来两年投资几十亿

进行环保改造

南都:韶钢的节能环保之举一直是韶关市的示范,如何助力本地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本?

李世平:按照宝武集团“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的原则,韶钢的环保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其次要优于城区发展标准,最终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是要通过对环保产业的不断投入来实现的。

在今年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的督查激励清单中,韶关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获表扬,其中,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传统产业改造都与我们相关,可见我们没有拖后腿,还做出了一些贡献。

未来两年,韶钢将投入几十亿资金,按照国家要求早日实现“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我希望能通过环保改造,使一个老工业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南都:钢铁企业在日趋严格的环保压力下,面对众多的污染治理技术,出现了一些无效投资的问题,对此你如何看待?有什么建议

李世平:这一问题确实存在,排放标准更新迭代快、政策要求日益严格,污染治理技术五花八门,钢铁企业选择起来眼花缭乱,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确实难度非常大。

一方面,我们需要满足合法合规的要求,对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就必须投入,而且投入非常大;另一方面,面对众多的治理技术,如何合理地选择直接决定后续治理效果的可靠性以及管理的难易程度,对技术和管理来说都是一大考验。

在这里,我也建议,国家今后出台严格的环保标准前,应确保处理工艺的成熟性、经济性,防范二次污染,也可以组织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推荐一系列的治理技术、治理工艺和设备,使得钢铁企业减少重复摸索、重复试验、重复投资,改善企业所处的大环境。 

南都:你曾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绿色环保产业集群,传统钢铁企业又如何参与到大湾区的生态建设之中?

李世平:韶关与大湾区的距离似乎很远,但又很近。韶关是大湾区的后花园,从深圳、香港乘坐高铁也就是一个多小时,所以韶关的绿色发展是对大湾区环保体系建设的一大贡献。作为生态的后续保障,企业不可阻碍大湾区绿色屏障、生活保障的建设,我们确保产业发展不会影响它,就是对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贡献。

韶关打造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的发展战略,就是将我们的下游产业引到周边,把珠三角所需的工业零部件、钢铁制品在产业园里制造,再将成品或类成品输送过去,推动整个大湾区产业的繁荣发展。 

推动制造环境智能化

未来人才结构将改变

南都:你大力提倡对传统制造业技能人才的培育和储备,韶钢在此方面有什么特色之处?

李世平: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智慧制造”,宝武集团的智慧制造就是人工智能。工业发展从过去的信息化、数字化到现在的智能化,这个过程使得企业去提质升级,作为传统企业,韶钢已经是自动化、数字化程度很高的一家企业,但也只是生产经营体系、管理体系的数字化,并没有涉及到制造环境的智能化,用模型来验证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技术的应用,这是我们目前在做的事。新技术的升级,对宝武集团内部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带来巨大冲击,背后就涉及到人才管理的变革,这有可能成为未来国有企业或制造业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员工穿着T恤衫在操作数字平台,颠覆了原来对制造业的认识。未来制造业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常说高精尖技术,这个是肯定的。但人员也在发生变化,更接近互联网文明时代的一代人——00后来了,他们能否使用互联网时代下的工业文明,需要企业家去考虑。 

南都:韶钢的快速发展是否会导致人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李世平: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韶钢未来的人才发展战略影响很大,我们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精力,今后人才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举个例子,我们对焊接技能人才的要求很高,今后焊接全部机器人化,对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有所变化,在专业方向上要寻找懂得焊接模型的编程人员,焊接人才的数量会相应减少。如此一来,这也会对高校高职的教育模式和办学规模产生很大影响。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实习生 刘钰滢

摄影:南都记者 徐杰 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邹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2020年全国两会
【专题】聚焦2020全国两会

1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