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东凤镇党委书记罗绮冬:高标准建“北大门”与顺德等地融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0-05-28 08:58

南都讯 记者萧倩苑 实习生冯舒慧 中山的交通攻坚战如火如荼,多条快速路加快建设速度,交通路网建设成为了今年建议提案的重要议题。5月26日下午,在中山两会分组讨论会上,南都记者在第16组别的东凤镇分组讨论会上获悉,本次东凤镇代表提出的9份建议中,就有5份与交通相关,足见其对交通环线打通的渴望。东凤镇党委书记罗绮冬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小家电产业集聚区的龙头之一,东凤镇目前受制于内外交通循环不足的现状,亟需在交通上破局,并与顺德等地融合,高标准建设中山“北大门”。

微信图片_20200527183036.jpg

南都:请问此次两会您带来了哪些重要的建议?

罗绮冬: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推进,如何利用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推进区域发展规划以及交通路网建设是市民较为关注的热点。因此,今年的提案,主要是围绕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山“北大门”以及加快推进道路与轨道交通建设的事宜。

我们对东凤镇产业发展有信心。防疫前期,东凤镇的街道由于经济按下暂停键而一路畅通,现在道路上的大货车又多起来,证明产业发展动能仍在,市场需求仍在。但是,东凤镇无论是对接外部城市的通道出口还是市内的交通路网都有所欠缺,内外循环都出了问题,我们很希望能加快交通上的打通。

南都:在中山喊出要重振虎威、打赢翻身仗的背景下,东凤镇目前针对自身经济特色有什么新的创新?

罗绮冬:经济平稳发展,政府报告也提出,要聚焦实体经济。应该说整个中山现在的产业布局是环东发展的,不过在双区驱动的大背景下,作为西北片区,东凤镇应该抓住自己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去谋划。

譬如说,小家电产业占了东凤全镇GDP的80%。小家电产业有着很大的特点——第一是门槛低;第二,东凤的小家电整个产业链条很完整,即便是找一个配件螺丝都能找到;第三,小家电产业虽然属于传统产业,但是要打造产业集群,小家电肯定是需要创新驱动来发展。所以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重振虎威,提出了“5321”的发展战略,其中打造一个5千亿的集群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东凤正是处在中国家电的黄金走廊。东凤镇周边是一个走廊带,要与广佛经济圈做到无缝对接,下一步就是要想办法创新驱动发展,市里也提出了“224”工程,提出要促进高新技术发展,要以高企的发展来带动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其中,东凤镇也有自己的优点——中山市2019年R&D(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是2.1%,东凤镇是2.8%,而224工程是计划到2024年达到3%;还有就是万人发明专利的拥有量,市里的平均值为21.8件,东凤镇的平均值为41.8件,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而且东凤镇高新技术企业有136家,这些都是优势。我们现在在谋划打造一个智能厨电智慧小镇,以合胜、伊莱特、顶固、华美骏达等几个龙头企业结成产业联盟,共同打造智能厨电智慧小镇这一平台,让所有厨电配套的产业链集聚在东凤镇。

南都:为何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山“北大门”,能透露详细规划吗?

罗绮冬:西北部组团镇区是中山重要的小家电产业聚集区,其中东凤镇更获评全国小家电智慧家电创新基地。

然而,作为从佛山进入中山的门户—东凤镇,城镇面貌却未有大的改观,空间结构依然不清晰,用地布局凌乱,道路拥挤、景观落后,市容、市貌建设难与北大门的形象相匹配。反观一河之隔、从细滘大桥接上的顺德,则城市面貌美观,道路宽阔、顺畅,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对比。同时,顺德也提出要打造“南大门”,我们也希望市里能够支持打造中山的“北大门”。

为了提升中山“北大门”形象,打造优质居住环境,建议从市级层面来编制中山北大门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统筹建设资金投入,加快、高标准建设中山的“北大门”。以“一带两轴三心多组团”来打造北大门,“一带”指的是以东海水道为滨江绿化带;“两轴”以105国道和东阜公路作为发展轴,“三心”是以智能厨电智慧小镇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天乙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集聚群、以南沙港铁路东凤客运站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多组团”是指按照产城融合的规划,把部分居住区、生活区融入在产城里,以此来打造中山的“北大门”。

南都:中佛两市多次协商共同推进公路交通与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事宜,在您看来,东凤镇应该如何织密交通路网?

罗绮冬:市里将今年定为交通攻坚年,可见市里对交通建设的重视程度。而中山的北部镇区与佛山顺德等地地缘相接、产业高度融合,两地之间经济社会联系密切,人流物流来往频繁,但是,目前东凤与佛山、顺德之间仅有一条105国道连接,交通承载量日益饱和,交通不畅问题已严重掣肘北部镇区经济发展,也为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不便,群众对此怨声载道。为此,我建议:

一是加设东阜公路与佛山一环南延线连接道路。根据《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12-2030)》,途经东凤、阜沙、港口等多个镇的横一线(即省道S364段)是中山北部镇区连接佛山顺德等地的主要道路,也是S43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的连接线,是对目前交通承载量日益饱和的105国道的重要补充。但是,该干线公路跨境的大桥仍未建设,过往车辆需经过105国道细滘大桥这一交通瓶颈,使原本拥堵不堪的105国道雪上加霜。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加快建设横一线新跨境桥梁以及横一线与佛山一环南延段工程,打通约4公里的交通瓶颈,推动中山与广佛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互联互通,同时也能切实缓解105国道东凤段的拥堵问题,回应群众对畅通出行的殷切期望。

二是加快105国道与东阜公路交汇处跨线桥建设。105国道中山细滘大桥至沙朗段是中山市“五横六纵”主骨架路线第五纵的一部分,为改善该路段交通状况,提高其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市政府已对该路段沿线平面交叉口改造为跨线桥并通行多年,对提升105国道的整体通行效率起重要作用。但是,105国道与东阜公路交汇处并没有建设跨线桥,该路口西北连接顺德,东南与S364省道相接,附近有天乙物流和天润物流等两大物流城,其中天润物流是珠江西岸最大和最繁忙的专业物流园区之一,两大物流市场货运业务繁忙,大型车辆众多,但车辆只能在安乐路口或同安路口调头后才能进出市场,对105国道的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大量货车在同安路口跨线桥处调头,经常造成严重交通拥堵。为了消除行车安全影响,缓解拥堵情况,进一步提高105国道的通行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建议加快建设105国道与东阜公路路口跨线桥。

还有就是,要有更前瞻的意识。之前广珠西线的出口很窄已经困扰东凤很久,市里已经想方设法推进加快出口的改造。今年广中江高速预计十二月底通车,我们也在谋划出口的一个跨线桥,避免再出现通车以后的交通问题。

南都:在轨道交通上,东凤镇有哪些设置?

罗绮冬:目前了解到,佛山轨道交通11号线的规划建设方案已由国家发改委审批同意,并开始动工建设。佛山轨道交通11号线从广州鹤洞东—容桂细滘,途经广州市、佛山南海区、顺德区,规划最南端的站为容桂镇细滘站。容桂镇与东凤镇相邻,中间相隔鸡鸦水道,建成后的佛山轨道交通11号线容桂镇细滘站与东凤镇只隔了一座桥。与此同时,南沙港铁路已经确定在东凤设置客运站。

为进一步加强中山与广州、佛山及广州南沙的轨道交通连接,推动中山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面提升,推动中山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西北部组团融入广佛经济产业圈,提升西北部组团的综合竞争力,建议推动将佛山轨道交通11号线延伸到中山、与中山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2号线、6号线相连接,并在东凤设立站口。

摄影/南都记者吴进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中山进入两会时间!市长危伟汉做政府工作报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