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戴元湖:加强人工智能对就业岗位影响的监测评估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0-05-28 21:55

WechatIMG47.jpeg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出现了39次。“保就业”,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

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看来,全球疫情蔓延、经贸摩擦升级等多种因素叠加,给就业稳岗造成挑战,但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保障了受疫情冲击下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今年两会,戴元湖还重点关注了近两年备受舆论热议的“人工智能抢饭碗”问题。他认为,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将倒逼就业结构深度调整,必须高度重视、提前应对,避免人工智能在短期内可能导致的失业风险。

WechatIMG53.jpeg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受访者供图。

···

多措并举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就业稳岗压力

南都:日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六保”,保居民就业均被列于首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对“保就业”进行强调部署。您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有何判断?

戴元湖:就业是派生需求,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延迟。疫情全球蔓延又进一步制约我国出口企业承接新的外贸订单,企业产能无法充分释放。一些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企业面临资金周转、成本支出等困难,企业稳岗压力加大。


南都:疫情给外出务工人员、应届大学生等人群带来比较直接的影响。从江苏省的经验看,在解决这些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就业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戴元湖: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教育大省、就业大省,全省农民工超过2200万人,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的58.4万人。受疫情影响,企业招工需求有所减少,就业压力较大。

对此,我们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网上求职招聘活动,建立农民工复工返岗“点对点、一站式”服务保障工作机制,有效助力了农民工复工返岗和大学生求职应聘。目前,全省农民工返岗复工基本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

现在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窗口期”,目前我们正在提请省政府印发《江苏省促进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一条措施》,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及时提供就业服务等,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此外,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和文化旅游等四大行业,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应急返还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稳定了生产经营和员工队伍。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力落实降费减负举措,织密织牢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经纬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南都:有学者认为,疫情也暴露了我国当前就业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灵活就业比例高、大量非正规就业者缺乏保障。您对此怎么看?这次疫情中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否有必要长期留存?

戴元湖: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收入等不固定,往往就业稳定性较差,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同时,由于灵活就业人员无法参加失业保险,一旦失业后不能享受失业保险金或失业补助金待遇,可能面临生活困难的窘境。

但从发展趋势上看,灵活就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有利于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弹性。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研究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

今年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国家和江苏省围绕“保居民就业”这一首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减免企业社保费、给予稳岗应急返还等,有力保障了受疫情冲击下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下一步,我们要根据经济运行和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政策,着重在提升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质量上下功夫,加大对困难人员的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落实力度,真正发挥好政策的引领作用,切实帮助企业渡难关、稳岗位,支持劳动者快就业、好就业。


···

人工智能将倒逼就业结构深度调整 须提前分析应对

南都:您今年还重点关注了人工智能替代就业的问题。为什么会关注到这个问题?

戴元湖: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各领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需求。正如2003年非典疫情催熟了电商平台,此次疫情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力供给困境,也在倒逼企业重视“无人工厂”场景,为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按下“加速键”。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重新规划机器与人类的分工,倒逼就业结构深度调整。从中长期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就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但短期内,人工智能将倒逼就业从低价值劳动密集型生产岗位向价值更高的岗位转移,从重复性劳动向创造性劳动转移。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经贸摩擦升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叠加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可能在短期内会有所加剧,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提前应对。


南都:根据您的调研,哪些岗位、职业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

戴元湖:人工智能容易取代的职业主要是一些低技能、低层次、重复性强、程式化程度高的职业。例如,人工智能将极大提升工业制造、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自动化率,从而产生就业替代。而随着自助银行、无人超市、ETC等新场景的产生,收银员、收费员等职业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根据我们近期对1047户制造业企业、68万职工的调查,容易被取代的约有三分之二属于一线操作岗位。此外有研究表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动者自动化替代率超过50%,而本科及以上劳动者自动化替代率仅为22%,劳动者需要不断提升数字操控、信息处理等能力,以适应就业岗位的变化。


南都:结合江苏省的实践来看,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挑战?

戴元湖:人工智能与就业岗位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人工智能的正面效用远超其负面影响。我们调查发现,人工智能也催生了一批新的就业岗位,例如,使用机器人技术装备后,增加技能技术岗位的企业达到25.83%,增加工程师或技术研发岗位的企业达到29.4%。

我们要统筹发展人工智能与促进就业增长,一是加强系统谋划。加强人工智能对就业岗位影响的监测评估,加快完善相应的法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以及营商环境等相关政策,加强劳动就业、用工规范、社会保障等方面顶层设计。

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工智能职业培训体系,将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职业列入职业培训内容,通过培训补贴、技能竞赛、薪酬激励等手段,鼓励新成长劳动力、传统产业中被替代的劳动者等参加人工智能等前瞻性工种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适应人工智能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加强风险防范。健全就业工作应急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及时吸纳人工智能替代“溢出”人员就业,避免人工智能在短期内可能导致的失业风险。


采写:南都记者冯群星 胡明山

编辑:程姝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2020年全国两会
【专题】聚焦2020全国两会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程姝雯7.06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