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新增财政资金如何惠企利民?李克强强调“这是一场改革”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0-06-01 22:35

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青岛通过视频主持召开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座谈会。会上,李克强强调,要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使市县基层尽快拿到资金;同时要建立严格监管机制,确保笔笔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

微信图片_20200601221120.png

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青岛通过视频主持召开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座谈会。(图源:央视截图)

此前,在5月28日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就4次回答了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的相关问题。多位经济学家表示,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地方的安排是40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财政机制创新,将有利于克服当前体制中的一些堵点。最关键的,仍然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资金直达基层、严格监管强调这是一场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对今年国内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做出了清晰的判断: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特殊时期如何安排特殊举措?此前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微信图片_20200601221147.png

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青岛通过视频主持召开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座谈会。(图源:央视截图)

李克强在此次座谈会上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六稳六保”确定增加财政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这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的重要内容,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宏观调控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南都记者注意到,“如何使基层尽快拿到资金”和“如何对资金使用做好监管”,是此次座谈会的两大重要主题。

李克强强调,疫情冲击更明显的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低收入人群和困难群众,涉及几亿人,新增财政资金主要用在他们身上。要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省级不得节流,使市县基层尽快拿到资金,按确定范围用于需要帮扶的困难企业和人员,以民生为要,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这是一场改革,会触动部门利益,但为了人民利益非触动不可。”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表示,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财政系统要建立抗疫特别国债使用台账,确保笔笔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各级国库要点对点直接拨付资金,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审计,形成监管合力,严肃财经纪律。更大规模减免社保,金融合理让利措施也要尽快建立直达机制。各级政府不能因为财政收支矛盾大,而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

总理记者会上曾4次答问,“放水养鱼”要防“浑水摸鱼”

事实上,李克强已经在多个场合对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进行过强调。就在5月28日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4次回答了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的相关问题。

9e093a108bf04aa2ae19da000e388d02.jpg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张业遂的邀请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源:中国政府网)

“省里也只是‘过路财神’,要直达基层。”李克强在总理记者会上强调,新增的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要全部转给地方,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民生。他将此次采取的规模性政策形容为“放水养鱼”,并强调同时要防止“浑水摸鱼”,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如何确保基层能够把这笔钱用好?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要采取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将钱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实现有账可查,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我们会瞪大眼睛盯着,也欢迎社会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新增财政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减免社保、实行金融合理让利措施也是此次规模性政策筹措资金的另一重要来源。李克强在总理记者会上透露,通过减免社保费,并动用失业保险结存,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让利、自然垄断性企业降价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所筹措资金约为新增财政资金的两倍。

“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要走新路。”李克强在总理记者会上表示,这次为企业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政策,有利于促消费、拉动市场,是一条市场化改革的路子。

40年来首次这样安排,专家强调“把钱花在刀刃上”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政府工作报告所提的“把钱花在刀刃上”,也是多位经济学家强调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元春在接受南都专访时介绍,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地方,这样安排是40年以来首次出现,核心目标是保基层运转,资金穿透性将更强,效率、执行力也能够得到提升。传统财政方法对当前所面临的市场主体救助、民生救助问题是很难进行深入浸透和全面覆盖,此次财政机制的创新,将有利于克服当前体制中的一些堵点。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也表示,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是一个创新性的做法,从中央直达县市基层,省去了省市级政府的中间环节,不用层层下拨,可以提高财政传导机制的效率,使财政资金立刻发挥作用,以最快的速度用于地方“六保”。

同时,杨伟民强调,在财政传导机制效率提高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财政纪律,加强监督和审计。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也曾在接受南都专访时直言,在财政收入下降的情况下,更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仅政府基本支出要压减,不必要的项目支出更要压减,减少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他建议完善政府财政收支科目,在“账本”上全面反映政府的所作所为,以真正监督政府的钱花在何处,这样才能判断财政资金是否用在了刀刃上,财政效率是否有提升。


南都记者马嘉璐 林方舟 发自北京

编辑:潘珊菊

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