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答南都:将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纳入全国环境监测体系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0-06-02 12:26

20200602112439980277.jpg

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南都讯 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备受关注。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在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纳入全国环境监测体系。

据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称POPs)是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

柏仇勇介绍,我国现行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的标准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有机氯农药类、多氯联苯类、溴代阻燃剂类及二噁英类,共计25项标准,涉及18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据介绍,我国高度重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污染防控工作。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对水体和土壤中六六六及滴滴涕开展了监测,并逐步拓展到对环境中多氯联苯、二噁英、溴代阻燃剂及全氟化合物的监测研究。2010年以后,围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多项专题监测研究,如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POPs区域污染现状和演变趋势”、国家环境保护公益行业科研专项“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管理决策支撑关键技术研究”等。2015年,“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区域运移及演变趋势研究”列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柏仇勇表示,2019年生态环境部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落实《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含六六六、滴滴涕等POPs指标的全项目监测工作。二是参与南极科学考察和北极站基考察,对多介质环境中POPs进行调查评估。三是结合科研项目,开展典型北方城市大气及海水中短链氯化石蜡含量及介质分配过程研究、海洋沉积物(生物)典型POPs标准参考物研制、亚南极典型环境介质中六溴环十二烷和德克隆的污染水平与分布特征相关研究。四是结合海水水质、入海河流断面、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项目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介质中汞含量监测工作。

他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纳入全国环境监测体系,并持续推广应用相关科研成果,不断提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能力和水平。

南都记者 林方舟 发自北京

编辑:游曼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