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33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中称,“同意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寒武纪’)发行上市(首发)”。
从3月26日进入科创板“考场”,经过两轮问询后过会,历时68天,寒武纪刷新了科创板审核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纪的成立时间也并不长。
5月22日,寒武纪公开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6年3月,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员陈天石与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算源”)共同出资设立寒武纪。
成立以来,公司快速实现了技术的产业化输出,先后推出了用于终端场景的寒武纪1A、寒武纪1H、寒武纪1M系列智能处理器、基于思元100和思元270芯片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产品以及基于思元220芯片的边缘智能加速卡。
招股书显示,专利方面,寒武纪的表现十分出色。截至2020年2月29日,寒武纪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共计65项,其中境内专利共计50项,境外专利共计15项。
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初创企业中,寒武纪是少数已实现产品成功流片且规模化应用的公司之一,也被称为我国的“AI芯片独角兽”。
技术表现让寒武纪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明星企业的青睐。
天眼查信息显示,2016年5月,寒武纪进行天使轮融资,吸引了元禾原点、科大讯飞以及涌铧投资。科大讯飞本身便是备受关注的科创明星企业。元禾原点专注AI领域,主导投资寒武纪的元禾原点合伙人乐金鑫后于2017年主导投资过云从科技。涌铧投资是涌金集团旗下专业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即著名的民营金融巨头“涌金系”。
2017年8月,寒武纪进行A轮融资,吸引了国投创业、阿里创投、联想创投等资本入局。阿里、联想都是知名IT企业代表。 国投创业全称为“国投(上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率属于国投集团。2016年12月,科技部与国投集团牵头,发起设立了首期规模100亿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基金。
国投创业官网显示,这笔基金主要是聚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的战略目标,集中围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具有较高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望形成新兴产业、有利于保障专项目标实现的项目与成果。国投创业对寒武纪的投资正是来自于这笔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基金。
2018年6月,寒武纪进行B轮融资,元禾原点、国科投资、阿里创投、联想创投等继续跟投支持,中金资本、中信证券投资&金石投资、TCL资本、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新力量涌入,融资后寒武纪整体估值达25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体现了风险投资市场对于寒武纪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寒武纪最新提交的招股书显示,目前已有32家股东投资寒武纪。从持股情况来看,除创始人陈天石外,中科算源及艾溪合伙持股占比最多。
陈天石持有寒武纪33.19%的股份,并作为艾溪合伙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控制艾溪合伙持有公司8.51%的股份,合计控股占比达41.7%。
此外,科大讯飞、阿里创投、联想创投旗下子公司湖北联想分别持有寒武纪1.19%、1.94%、0.8%的股份,国投基金持股3.92%。
资本市场的风光背后,寒武纪也在面临收益困境。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寒武纪的营收分别为784万、1.17亿、4.44亿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8亿元、-4104万元、-11.79亿元。
招股书中风险提示写到,包括公司持续稳定经营和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IP授权业务持续发展的风险、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相关的关联交易及客户拓展风险以及在手订单和合同无法按期执行等风险。寒武纪坦诚表示,公司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及持续亏损的风险,以及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对公司未来经营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寒武纪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作为科创企业,“出道”就颇受资本青睐。未来,寒武纪的“资本神话”是否仍会继续,能否书写国内AI芯片神话,有待市场的考验。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 南都记者 程小妹 实习生 莫等娴
编辑:任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