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斯坦尼康的“女王”:负重七十斤拍电影,称一路除了硬撑没别的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06-05 10:15



“豪横姐”负重拍电影的短视频火了。视频里,她身背五六十斤的摄影机稳定器斯坦尼康,灵活地四处走动。“酷”、“飒”、“女侠”,她被网友称作穿斯坦尼康的“女王”、“钢铁侠”。

她是邓璐,一个30岁的北京“大妞”,一位电影摄影师,朋友们都叫她“璐小仙儿”。她是中超赛场上第一位女性斯坦尼康摄影师,还参与拍摄了《相爱相亲》等不少耳熟能详的影片。

毕业后,邓璐辞掉出版社朝九晚五的工作去剧组“打杂”。她从服装助理做起,一步步转型成为电影摄影师。从影15年,在女摄影师稀缺的影视行业,邓璐曾因女性身份面临诸多的挑战和质疑,但如今,她早已打出了一片天地。她说,这一路“除了硬撑没别的。”

“已经开始做了,就想好好做到底,一直拍到人生尽头。”邓璐告诉南都记者。

微信图片_20200604164545.jpg


从服装助理到电影摄影师

85后“北京大妞”邓璐,是一名电影摄影师,也是少有的女性斯坦尼康摄影师。邓璐解释,斯坦尼康是一个摄影机稳定器,在拍摄移动镜头时可以防止画面抖动。电影摄影机、变焦镜头、遮光斗、云台、监视器、电池,整个“标配”下来,大概有五六十斤,重则达七十斤。由于操作复杂、消耗体力,大部分的摄影师不愿意操作斯坦尼康。得益于体力上的优势,斯坦尼康摄影师也成为男性主导的行业。

邓璐出生于电影家庭,母亲是服装设计师,姥爷和父亲都是摄影师。但家人并没有期望她也继承摄影事业。毕业后,邓璐曾在出版社工作过一段时间,自觉不合适,便辞职去了剧组。她从服装助理做起,在作为服装师的母亲指导下,学会画图、服装设计。期间,还在剧组做过演员助理、场记等,“搬箱子、举麦克风、准备场地都做过。”

一名剧组前辈的建议成为邓璐入行摄影的契机。邓璐回忆,21岁的一次谈话中,恩师董玮导演告诉她,年轻人除了工作要有热情之外,还要明确人生的方向,“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一点的话,即使再有干劲儿,最后没有发展规划也不好。”这番话影响了邓璐,在电影领域,她开始新的探索。先是转行做了剪辑,接触后却发现与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也缺少人脉,随后转做自己感兴趣的电影摄影。

微信图片_20200604164551.jpg


由于不是专业出身,邓璐从摄影助理学起,一步步从平面摄影转向电影摄影。转行的路并不容易,经常遇到工资低,但强度大的工作,“只能是靠这种机会,给自己多一些的工作经历与磨练。”之后,她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进修了一年,同时,也在为了能扛起斯坦尼康而努力健身。

在女性不占优势的电影摄影行业里,邓璐面临着更多的质疑和挑战。邓璐还记得,她曾经申请国外一个导演提供的工作机会,但由于是女性,简历都没有通过。“我特别不服气。”

一次,有一部电影紧急寻找斯坦尼康摄影师拍摄一个长镜头。她赶往现场,听见导演问摄影师来了吗,便应了一声“来了”。准备拍摄时,剧组的人都看着她。但在顺利完成拍摄后的晚餐上,导演对她予以肯定,“我这辈子真的没见过女的干这行,但是拍完之后,你让我一下子改变了看法。”

“除了硬撑,没别的”

从21岁时选择摄影,如今已是邓璐从事摄影行业的第十年。邓璐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多是她穿戴斯坦尼康,架着摄影机灵活移动的样子。然而,视频中展现的轻松来之不易。

邓璐介绍,稳定、娴熟地操作斯坦尼康,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和学习。不是每个摄影师都会背斯坦尼康,部分摄影师会找自己的大助理背。为操作斯坦尼康,她从担任摄影助理起,就坚持健身以增强体力。“拍戏每天都是16个小时起步,等到回去之后,刷牙、洗脸、洗完澡就不错了,只能抽空去健身。知道有一天拿起来不是事儿的时候,才觉得能做一个合格的摄影助理。”

WX20200604-170422.png

邓璐与导演陈凯歌。

“她健起身来就是个疯子。”邓璐的朋友评价称,“每次她健身我都要躲远一点,她能连续从上午到下午健身8个小时。”邓璐一有空就健身,从跑步到游泳、攀岩。

体力之外,雨戏、夜戏、高原拍摄,邓璐总在适应着各种恶劣的拍摄环境,受伤也成了家常便饭。邓璐还记得,有一次在拍摄现场,从上面要打一个灯,垂下来。当时风突然特别大,灯一下子就砸在了她的头上。她的脑袋受到重击,直接被送去了医院。此外,由于时常熬夜、饮食不规律,又每天背着机器来回跑,她开始长湿疹,两年间一直没有完全好转。

有长达40个小时都不合眼的时候,也有在长城脚下拍大夜的时候,去过戈壁滩、雪山、随处可见蝎子和蛇的森林。邓璐说,“永远都不知道有什么在前面等着你,除了硬撑没别的。”做事有头有尾的原则,是她克服各种困难的动力,“如果我答应了做好一件事,即使真的有困难,我还是希望能够完成,并能够坚持到最后。”

邓璐是中超赛场上第一位女性斯坦尼康摄影师。现如今,她的业务能力已经在电影和广告摄影圈都颇有名气。近几年,除拍摄广告外,她还参与拍摄了不少耳熟能详的影片,如张艾嘉导演的《相爱相亲》、刘若英导演的《后来的我们》等。

被称为“女摄影师”是一种赞美

面对一名女电影摄影师,很多人至今见到邓璐时的第一句话,还是藏着惊讶。“他们说,第一次见女电影摄影师,而且还是背斯坦尼康的。很多老戏骨也会说这样的话。”

微信图片_20200604164557.jpg


邓璐介绍,广告的拍摄周期较短,其中有不少摄影师是女性,而电影周期很长,受体力等原因影响,女生或许能坚持一两天或一个礼拜,但时间再久就很难撑下来。“我以前也用过女助理,当时是拍一个小短片,用的很轻的机器,但是她一个礼拜之后就辞职了,因为觉得比较累。”

事实上,邓璐也能理解人们对女电影摄影师的担忧。“相对(男性)来说,女生肯定是弱者。不只是体力,还有长时间的熬。很多人之所以会担心女生做不好,其实是一种尊重的考虑,和歧视无关。”她称,在与对方合作一次之后,这种担忧便会消失。“觉得拍的还不错,就不会了。”

“我很自信地说,我比一般的斯坦尼康摄影师撑得时间长多了。”邓璐说。

邓璐不介意被称为“女摄影师”。“比如我们看见了一个女性的警察,会叫她女警,很帅吧?感觉是一种赞美。”抛开能撑起斯坦尼康“女摄影师”的身份,她觉得自己更像个“淑女”。

邓璐很意外也很开心收获关注,认为被知晓也是“一件好事”。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给与一些女孩鼓励。“比如鼓励她们做影视行业中的灯光师,这也是男性比较多的一个行业。”事实上,除了“酷”、“飒”、“女侠”等赞美之外,在邓璐收到的评论里,有不少女性留言说受到了鼓舞,“想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越来越多的女生,开始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对于未来,邓璐想先稳定地做一个电影摄影师,积累更多的经验和作品。邓璐说,电影和故事、情感息息相关,各中酸甜苦辣需要自己再多揣测、研究。

“已经开始做了,就想好好做到底,一直拍到人生尽头。”邓璐说。

采写:南都记者 吴佳灵 敖银雪

编辑:张亚莉,刘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三百六十行 行行有故事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