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200万的实际管理人口,对于超大城市广州意味着什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0-06-06 21:52

广州两会.jpg

南都讯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目前广州是“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

这是官方首次公布广州的实际管理服务人口,此前一般公布的都是常住人口。今年3月份,广州市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年末,广州常住人口规模达1530.59万人,比2018年末的1490.44万人,增加40.15万人。

根据统计指标,常住人口是指在城市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的人口数量,由此推算,广州实际管理服务人口和常住人口之差,主要是指一年内在广州居住时间未满6个月,来了不到半年就离开的人群,例如来商务出差、旅游等,这部分人口约有700万(2200万减去1530万)。

资料显示,对于实际管理人口过去广州官方提到的很少,最近一次出现这一口径是在《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中提出,到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在2000万人左右,按照2500万人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此外,一些学术机构对此也有过估算。例如,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显示,2017年广州市的常住人口数量达1449.84万,加上未能登记在册的人口,已经成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人以上的超大城市。

1530万常住人口、约700万非常住人口,后者几乎占了前者的一半,这些数字对广州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广州市规委会专家委员胡刚告诉南都记者,非常住人口一般按照常住人口的20%-30%估算,但是广州因为是综合枢纽型城市且商贸发达,很多来商务出差或者旅游的人,所以这个比例要高一点,这也反映了广州的特殊之处,“之前政府部门内部估算的这个数据是2000万左右,这次公布的是2200万左右,说明广州的人口吸附能力还在继续提高。”

他解释说,这一特点也使得广州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对于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留出更大的富余量和弹性空间,尤其是在向国家申报一些国土空间指标的时候要调高弹性系数,此前公布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提出到2035年要按2500万左右管理人口的容量来配置就体现了这样的思路,说明广州在规划编制层面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约700万非常住人口也意味着,广州后续在城市管理方面急需加快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步伐,政务管理对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会更加迫切。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今年将继续以数字政府改革为引领,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建设“穗好办”移动服务平台,汇集上线全市 1000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相关事项;实现400项电子证照签发、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部署1000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实现高频服务就近办。

由此可见,未来广州在数字政务服务的改革创新方面依然会不断有新措施和新举措。

 

统筹:南都记者 裘萍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编辑:黄亚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