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即将于6月18日在香港二次上市。6月8日上午9时,京东正式在香港公开发售,预期6月11日定价,6月18日上午9时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9618。
南都记者了解获悉,京东在港上市最高公开发售价为每股236港元,将发行1.33亿股发售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数目为665万股,国际发售股份数1.2635亿股。
募集资金用于供应链创新
根据招股书显示,按公开发售价不超过每股236港元计算,经扣除应付的预计承销费用及发售费用后,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则全球发售募资净额约309.88亿港元(约合39.985亿美元),假设超额配股权悉数获行使,则约为356.49亿港元(约合45.9993亿美元)。
京东称,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投资一系列关键运营系统(如智能定价及存货管理系统、智能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及全渠道智能零售平台),以进一步提升零售技术与客户参与度;投资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可靠服务,建立内部系统(如仓库自动化系统、优先路线规划系统及智能硬件)实现物流数字化;提升整体研发能力,吸引和培养世界级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及其他研发人才。
刘强东享有78.4%的投票权
京东2014年在美上市,6年间市值增长3.1倍,目前为795亿美元。年度活跃用户数增长8倍,目前达到3.87亿。
招股书披露,京东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的集团净收入分别为3623亿元、4620亿元和5769亿元。2017及2018年持续业务的经营亏损分别为1900万元和28.01亿元。2019年持续业务的经营净利润为118.9亿元。2020年一季度,京东收入为1462亿元,同比增长20.7%,经营利润为23亿元,去年同期为12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亿元,去年同期为33亿元。
股权结构方面,招股书披露,腾讯依然是京东第一大股东,持有5.272亿普通股,持股比例17.8%,投票权4.6%;刘强东持有4.485亿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5.1%,享有78.4%的投票权。另外,沃尔玛持有京东约2.89亿普通股,是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9.8%,投票权为2.5%。
子公司未来拟分拆上市
南都记者留意到,招股书中还透露出,京东未来或将拆分子公司上市的信号。招股书中的豁免相关规则显示,根据《香港上市规则》第15项应用指引第3(b)段规定,上市委员会一般不会考虑本公司上市日期起三年内的分拆上市申请,原因是本公司最初上市的审批是基于本公司在上市时的业务组合,而投资者当时会期望本公司继续发展该业务。
这也意味着,京东可在3年内将一家子公司分拆并在香港上市。据了解,经过多年发展,京东早已孵化出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健康三只独角兽。不过,京东在申报稿中强调,尚未有任何关于在港交所潜在分拆上市的时间或具体计划,但公司将继续探索不同业务的持续融资需求。
上述信息引发外界猜测。京东物流去年底曾传出或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消息,还有知情人士称京东物流目标估值至少300亿美元。对此,京东方面回应称“不予置评”。而刘强东2018年曾对外公开表示,京东物流未来将独立上市,但上市时间和地点不确定。
值得留意的是,6月5日晚9时,京东生态系统内的达达集团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据了解,达达创立于2014年,根据招股书披露,达达集团的两大股东分别是京东集团和沃尔玛,持有45.3%和9.5%的股份。
另一巨头京东数科早在2017年6月即完成重组。根据招股书披露,当京东数科未来累计税前利润为正时,京东将获得其税前利润的40%;京东健康则在2019年11月与第三方投资者完成不可赎回的A系列优先股融资。交易完成后,融资总额约9.31亿美元。
此外,继京东健康后,京东工业品成京东第四只独角兽。财报显示,4月,京东集团旗下子公司——京东工业品签署A轮融资协议,预计融资2.3亿美元,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京东工业品致力于通过技术实现工业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的无缝连接,为企业客户提供智能采购平台和供应链解决方案。
采写:南都记者 黄培
编辑:田爱丽,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