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首份蓝皮书:过半合乘需求来自上下班,深圳车主最爱免单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0-06-09 14:44

为了让大众对顺风车行业的发展历程、本质特征及其演进升级的内在逻辑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6月9日,人民数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顺风车用户委员会、顺风车法律及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中国交通报、北京华允律师事务所、城市智行信息技术研究院和嘀嗒出行联合发布《2014-2020中国顺风车行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分六大板块,展现了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法律专家、顺风车用户委员会、顺风车平台和媒体的思考和实践,尤其是在顺风车行业的治理模式、安全体系演进升级,以及顺风车的生态文明价值这三方面,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与阐述。

据介绍,这是中国乃至世界首份系统梳理移动互联网顺风车发展历史、深刻总结顺风车发展实践经验的行业发展报告,对提升顺风车行业的发展质量有积极意义,也可为国际共享经济的发展与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400多城开展顺风车业务,注册乘客3亿人

《蓝皮书》援引《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指出,2019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22635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达到13701万辆。据统计,同期,全国各地有17家信息平台公司在400多个城市开展顺风车业务,累计注册车辆3000万辆,只占到现有私人轿车保有量总量的21.9%,注册乘客也仅有3亿人,这表明,顺风车市场目前尚未饱和,无论是供应侧还是乘客端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顺风车1.png

根据Analysys的数据,2018年我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规模达到了232.14亿元,同比增长21.29%。2018年9月以来,全国性大规模以顺风车名义开展的非法运营被排除后,顺风车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顺风车2.png

在应用场景方面,相比公共交通工具在高峰期应答率降低,以日常通勤为主场景的顺风车基于大数据,在早晚高峰时的运力供给最为充分,尤其能满足公共交通较难覆盖到的部分出行需求。作为预约性出行方式,顺风车还可以很好地满足节假日出游,春节返乡返程等出行需求,缓解节假日时长途客运的压力;以及满足携带大件行李,宠物及特殊物品等个性化需求。

在提高社会效益方面,嘀嗒顺风车大数据显示,从2014年9月到2019年底,顺风车主和乘客共同互助行驶了260亿公里,接近于3.5万次地月往返的距离,这相当于共同减少了700万吨碳排放,减排PM2.5颗粒物约450万吨,就像培植了66万公顷的茂叶森林。

 

80后成顺风车用户主力,00后乘客逐渐增加

截至目前,嘀嗒平台的顺风车业务已覆盖全国359座城市,聚集了1500万车主顺路分享闲置座位,1.5亿用户成为互助合乘出行践行者,可以说“在中国,每10个人,就有1人使用顺风车”。《蓝皮书》基于2019年嘀嗒顺风车运营的海量大数据,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产出了《2019年顺风车与城市发展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目前80后已成为顺风车用户主力军,其中,80后、90后和00后的车主占比超过78%,而80后、90后和00后乘客占比则超过84%。车主的热门职业类型涵盖IT互联网、金融、电子通信、文化传媒、教育培训、地产行业,而乘客职业类型包括广告传媒、公务员、互联网、金融、地产、高校学生等。

顺风车3.png

就全国顺风车合乘需求分类而言,日常上下班通勤的需求,占到合乘总需求的53.1%;顺风车周边游和节假日返乡占顺风车合乘总需求比例18.2%;而在所有成行合乘订单中,平均顺路匹配程度已达到86.3%。这表明,顺风车以其一站式出行,高峰时期供给充分,智能化匹配、以及性价比高等优势,已日益成为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

《报告》还注入了人文视角,对各城市顺风车评价标签、城市免单率排名、城市人文特征进行了直观的数据呈现,展现了地域文化和人文特点,如北京车主:礼貌友好、驾驶平稳、沟通顺畅;广州车主:秒接单、车技娴熟、善解人意;上海车主:车内整洁、礼貌友好、性格开朗;深圳车主最爱“免单”。在嘀嗒顺风车车主好评率排名前10城市中,沈阳97.1%、天津96.9%、大连96.4%、北京96.2%、上海96.1%位列前五。

  

各平台强调“真顺风”模式,避免被归为“黑车”

顺风车不仅是对车辆空余座位的共享,更是对路权的共享,有助于提升私人小汽车的使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出行与城市、资源、环境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协同。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顺风车进行了明确定义。《蓝皮书》指出,基于定义,中国顺风车的本质特征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真顺路和低定价。

然而据南都记者了解,由于顺风车健康发展缺乏科学有效制度安排,顺风车与出租车、未获得经营许可的“黑车”之间的法律界限尚未得到清晰界定,许多地方倾向于对顺风车司机按“非法运营”进行“一刀切”式处罚,打击了车主节约通勤,绿色出行的积极性。如何既能让有经济人属性的私家车主有意愿参与合乘,又将同样是经济人属性的非法运营车辆排除在外,成了各地在监管与治理中难以回避的难点。

截至目前,滴滴、哈啰、嘀嗒、曹操出行等平台均开启了顺风车业务,不少平台也在功能设置上,强化了“真顺路”的门槛。南都记者注意到,例如,嘀嗒出行顺风车车主在登记注册伊始就必须把自己的常用路线固定下来,否则系统不会进行订单匹配;司乘双方信息匹配成功后,乘客才能通过预付款进行合乘确认。滴滴顺风车在重新上线的版本中,下线了附近接单功能、增加车主常用路线设置,引入了司乘双向确认机制,确保司机无法随机挑单。此外,设置动态信用分/行为分、乘客评价机制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呼吁进一步加快顺风车行业的法制建设

在经历了2014到2015年发展初期的“野蛮生长”,2016到2017年真伪顺风车发展分野之后,2018年,行业恶性案件的频发使得整个顺风车行业发展经历了重大考验。此后,随着政府监管,警企合作强化,整个行业的安全体系开始全面升级,行业标准规范建设也已启动,如今,中国顺风车行业已开始进入一个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蓝皮书》梳理称,自2018年之后,顺风车的安全体系迎来了全面升级,在安全技术手段方面,各顺风车平台已均可实现安全护航、行程分享、安全联系人、录音取证、号码保护、人脸识别等必备安全功能。

《蓝皮书》指出,顺风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要发挥政府的政策鼓励与灵活监管作用,从体制机制上破除顺风车健康发展障碍。最后提出了五点建议:确保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机制在顺风车治理问题上发挥关键性作用;推动城市人民政府加快顺风车健康发展制度设计——既要裁抑车主非法运营的苗头,又要方便车主及时响应用户的合乘需求,综合考虑顺风车事业兼具利己与利他两重属性;推动有关机构出台社会公认的顺风车团体标准;进一步加快顺风车行业的法制建设;弘扬绿色,共享,和谐的顺风出行文化。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甄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