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9年前丢失的身份证被冒用注册公司,来自贵州的王伟(化名)被入职了十几家公司,还莫名成为一家杭州公司的法人、股东、执行董事兼经理。
隐私护卫队追踪发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上述公司已发布清算组备案信息,此前还曾发布简易注销公告,而王伟称这些并不是他操作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目前公司发布清算组公告信息
不久前,隐私护卫队报道,王伟在个人所得税App上申报个税时,发现自己“被入职”“被老板”十数家公司,并成为杭州传筝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传筝贸易”)的法人、股东、执行董事兼经理。
在个税App上申诉后,税务局反馈称已通知传筝贸易进行注销。隐私护卫队此前报道曾提到,当时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发布了简易注销公告。
此后,王伟又寻求了市场监管局的帮助。在他的持续申诉下,传筝贸易随后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6月9日,隐私护卫队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现,该公司已发布清算组备案信息,公告日期为6月2日。而此前的简易注销公告已经消失。
传筝贸易已发布清算组备案信息并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据了解,《关于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的指导意见(工商企注字〔2016〕253号)》规定,公司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后再不适用简易注销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从简易注销到发布清算组备案信息,王先生均否认是他自己发起的。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操作呢?这还得从一位自称代办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起。
代办公司:不清楚真正冒用者身份
6月5日,一位自称代办公司员工的人联系王伟称,他可以协助王伟注销公司,并保证不会对他有影响。经询问,该员工承认,当初有一位客户向他们委托注册传筝贸易公司,但他们并没有核查材料的真实性。
9日,隐私护卫队联系到了上述代办公司的工作人员。原来,根据税务局要求,他们发布了简易注销公告,但在公示期间,因为王伟的投诉,传筝贸易被市场监管局列入异常名单,无法再走简易注销程序,才改为公示清算组备案信息。
公示到期后,还需要市场监督管理局给王伟打电话确认后才能完成注销——代办公司正是因为实在绕不过这个步骤,才迫不得已联系上王伟。
上述工作人员称,之所以能发布简易注销公告,是因为“(传筝贸易)公司注册之后是在我们手里面,我们必须把这个‘烫手山芋’解决掉。”该工作人员还强调,他们确实对此事负有责任,但并不是真正的冒用者,也不清楚恶意冒用人的身份。
“有人捡到他(王伟)的身份证,然后不知道通过什么技术手段,过了代理签名和人脸识别认证。”该工作人员表示,网上有专门破解人脸识别的技术,但“我们不敢用这样的(技术),就怕出现这种情况。”
即使公司注销,被冒用身份者仍面临潜在风险
事实是否真如上述代办公司工作人员所说:公司注销后不会对王伟产生任何影响?
山东博睿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柳兆清对隐私护卫队表示,如果被冒用人是公司股东,即使公司破产清算并注销后,如果将来发现公司存在隐藏债务等异常情况,还是会承担相应责任的。
所以,他认为最保险的解决方法是让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公司信息上备注冒用身份注册的情况,这样才能撇清被冒用者与公司的关系。
那么遇到被冒名注册公司的情况,应该如何解决?
柳兆清建议,被冒用身份者可以起诉公司登记部门,把公司或其他股东列为第三人,之后法院会通过法庭调查间接查明代办人是否涉嫌侵权以及真正的冒用者。如果代办人涉嫌侵权或找到了真正的冒用者,被冒用身份者可进一步起诉他们。
他还强调,注册公司系统后台的人脸信息和电子签名都可以作为证明冒用身份情况的证据。
文/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尤一炜 蒋琳
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