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回应洪水预报:洪水预见期是3天,预测基本能到7天以上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0-06-11 13:24

预报预测作为防汛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预报预测方面取得哪些突破?6月1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负责人刘志雨表示,近几年预测预报在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和提高预报效率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刘志雨介绍,在延长预见期方面,充分利用气象水文耦合技术,将气象数值降雨预报跟洪水预报进行耦合,延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效果明显。

“从洪水预报来说,预见期从原来一天延长到三天,从预测来说,基本上能延长到七天以上,因为降雨预报能够提前七天,为防汛工作提供参考。”从预见期来说,利用多个模型、多个方法、多个输入和多个情景开展洪水集合预报,目的是降低洪水预报的不确定性。基于开展的洪水风险影响预警,为洪水防御决策和提前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在提高预报精度方面,这几年重点是针对北方河流预报难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对历史洪水的规律和成因进行梳理,超前研判大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另外针对北方地区河流,特别是河道下垫面变化大的地区,采用视频监测,实时校正等方法, “以测补报、以快补准”,提高海河流域等平原河道的预报精度。

在提高预报效率方面,充分利用现在的信息化手段,完善业务系统,缩短预报时间。

刘志雨举例, 1998年大水的时候,收集全国3300个站点的信息需要2个小时,中央当时做预报的站点不到100个,做完这些预报需要差不多2个小时,加起来需要4个小时。现在借助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的建设,信息采集、网络传输、视频会商、洪水预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目前,收集全国11万处站点的实时信息,大概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制作或发布全国大概930条河流2300个站点的预报,也差不多2个小时,预报的站点大大地扩大了,效率也大大提高。

南都记者潘珊菊 实习生王凡 发自北京

编辑:江英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