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饱受冲击,去年底刚热起来的夜间经济圈也骤然降温。但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平稳期,商圈的活力也在逐步恢复。华强北作为消费集聚区,凭借日均10万以上的人流量,成为夜间经济复苏最快的片区之一。华强北街道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对标国际、包容多元”为原则,挖掘夜间经济新动能,首批推动6个商业点49家商户参与,以期打造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街区,重现中心城区繁荣“夜生活”。
“营造浪漫的约会,不害怕搞砸一切……”6月10日晚10点,福田区中航城天虹爱情广场传来阵阵歌声,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日前,记者走访了华强北的多个夜间经济片区,在夜幕降临后,这些区域依旧是繁华盛景,花灯如昼。
为提升夜间消费活力,市、区两级提供资金政策支持
早在2019年9月,深圳市商务局就发布通告,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释放潜力促进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和《深圳市繁荣夜间经济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的意见建议。深圳力争在2020年底前培育成熟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措施》中将“繁荣夜间经济”列为其中一项,称要鼓励商旅文娱会等业态融合,创新更加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场景,举办多种形式夜间促消费活动,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
根据《方案》,夜间经济是指从晚上6点至次日6点发生的各种合法经济活动的总称,涉及餐饮、住宿、交通、旅游、购物、学习、娱乐、文化、运动、休闲等诸多领域,是休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案》提出,要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商业网点布局和城市管理规定,以大型购物中心、知名文化旅游场所、特色文体娱乐中心和热门美食区域等为基础,通过规划新建和改造提升等手段,于2019年底前在每个区推出1-2条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各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经过一年运营后,必须在2020年底前培育成熟。届时,由市繁荣夜间经济领导小组成员根据相关建设指引,在全市范围内共同评选5条“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由市财政给予建设主体每条2000万元的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强化资金政策支持外,街区的硬件水平也同样有所要求。《方案》要求将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优先纳入硬件提升、环境整治、亮化绿化工程的重点范围,做好街景打造、休闲设施、装饰照明、环卫设施、标识指引、公共wifi及5G通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提高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便利化水平,提高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方案》还提出了19条重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华强北作为全国首个5G体验街区,位列其中。《方案》表示,要结合华强北步行街消费电子产业发达的优势,鼓励企业进行新品首发、品牌展演活动;鼓励沿振中路西侧和华富路的中心公园、高档酒店、各类餐饮门店发展酒吧、咖啡厅等夜间消费业态;在中航城片区打造满足群众观影、健身、阅读、消费、购物等一体化需求的消费型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商业+科技”“商业+文化”“商业+旅游”三大品牌,满足华强北夜间电子消费体验。
在今年5月印发的《深圳市福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系列政策》中,关于深圳市福田区支持商业发展若干政策中提出了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支持:为提升夜间消费活力,经备案,对福田区购物中心、特色街区或对福田区综合贡献较大的企业,于2019年1月1日后实施的软、硬件升级改造项目,项目投资额达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完工并经专项审计后,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
西部:成熟综合体+沿街铺面,营业额回升至同期七成
有了政策支持,夜间经济的打造也日趋活跃起来。
晚上10点,中航城天虹购物中心的营业时间已到,但不少商户依旧灯火通明。记者探访5楼餐饮区,发现有的商户商场营业结束后依然处于叫号排队的状态,消费者三三两两坐在门口的区域等候。商圈的公共区域也还亮着灯,供市民休闲。
早在年前,该商场就引入夜间经济概念,部分商家也根据需求提出了延长营业时间的要求。中航城天虹购物中心助理总经理欧阳杰表示,目前场内海底捞是24小时营业,日常排队的哥老官则营业到凌晨两点……这些商户的营业时间都超出了商场的日常营业时间。
随着人流量的逐渐回暖,部分商家也提出了延长营业时间的需求。虽然大多茶饮都是晚上10点关门,但芭依珊凭借门口的户外空间,吸引着大批消费者驻留,因此也提出了坚持到晚上12点关门的需求。“这种业态我们都是给他提供相应的商业服务,让他们把夜市做得更好一点。”
目前该商场约有10家以餐饮为主的商户提出延长营业时间,借夜间经济提升消费额。星洲椰场于近日向中航城天虹购物中心提出延长营业时间的申请,谈及原因该门店经理袁先生坦言,主要是考虑到对面的海底捞能带来一定客流,希望推出相关夜市套餐吸引到更多消费者。“周末的时候可以接近200桌,我们就打算在周五到周日这三天,延长到晚上12点。”
欧阳杰直言,疫情对实体经济冲击较大。在疫情防控逐步趋于平稳后,借着五一小长假和福田消费券提振经济的助力,业绩才逐步回暖。“一家一家慢慢来的,比如刚开始,哥老官一直是排位比较火爆的,他们最先提出要延长;然后再是探鱼,晚上也有夜市的需求,都是客流达到了一定水平,才去做这样的尝试。”随着夜间经济的打造,目前商场客流量回升至疫情前八成,部分商户的营业额更超越了疫情前水平。
夜间经济的打造,并不局限在一个商圈。记者沿着振华路行街发现,沿街商铺的外围都被布置成星光点点的样子,不少消费者也选择在户外就餐。华强北街道以中航城天虹为中心,依托辉盛阁酒店、上海宾馆、格兰云天大酒店沿街铺面,统一规划设计,引入前田咖啡、寻料理、清吧、东南亚茶餐厅、文化创意类等消费业态,打造灯光氛围。在中航天虹打造满足群众娱乐、健身、阅读、消费、购物等一体化需求的夜间综合消费集聚区,点亮中航城夜色。以中航城天虹为例,4月营业额仅恢复至去年同期5成,推广夜间经济后,营业额回升至去年同期7成。
东部:社区综合体+户外专区,借势打造夜间餐饮集聚区
早在4月下旬,华强北已全面复工复产,基本恢复了常态。华强北的复苏也让卖场活跃起来。5月20日,位于华强北东部的社区综合体CICCI MALL逆势开业。由于疫情期间耽误了商户的装修进度,目前只有40%的商户开业,可日均人流量已经达到12000人次。
作为华强北东片区唯一的小型综合体项目,CICCI MALL的定位更偏向服务周边社区,由此接地气,打造烟火气成为该综合体的目标。考虑到华强北片区的特殊性,该综合体在业态布局的时候也进行了夜间经济的考量。CICCI MALL助理总经理王艳菊表示,该商场特意选择了两个角布局夜间经济,一个是西南角做了老炮啤酒,该商户营业时间持续到凌晨2:00,商场也提供了外摆,“就是让周边社区居民晚上有一个夜间消费的场所,让他们有一个可以舒适闲谈的环境。
而在振中路和燕南路沿街面,综合体引入了奈雪的茶、满记甜品、85度C等品牌,同时也动员这些品牌商户做外摆区。“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都更喜欢室外的空间。”他每天的客流量大概在2000多,进出就进门的数量,然后外摆的数量,它从比如说从早晨王艳菊表示,该商场奈雪的茶每天客流大概在2000人次,而营业时间内,它的外摆空间一直都有客人光顾。“10:00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一直都是有人坐着的,所以它的外摆区利用率非常高。”而和老炮啤酒对应的另一角,则引入了麦当劳这种大众餐饮品牌,商场也提供了延长营业时间的操作。
通过引入轻食餐饮、清吧等多种业态,该社区综合体意在打造满足群众娱乐、阅读、消费、购物等一体化需求的消费型夜间经济集聚区,目前户外营销点日均人流量达3600人次。
主街:制定扶持专项政策,打造夜间24小时零售业态
为进一步激活华强北夜间经济和夜间活动,福田区推出相关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方案提出落实专项政策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放宽管制规划提升外摆品质等优化街区夜间经济配套措施。其中,将参照北京、天津重庆等城市夜间经济实施意见,制定出台夜间经济专项扶持政策,协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实际负担。
同时,将由交通部门牵头开展华强北片区交通规划,改造振中等片区内部道路及人行道,预留外摆空间。对于华强北停车难问题,还将由交警部门牵头梳理华强北片区停车场情况,通过“错峰停车”、“共享车位”等形式引导茂业百货、中航城天虹、华强电子世界等停车场24小时对外开放;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在振中路等支路设置夜间道路停车场,方便商家和顾客实际需求。
针对华强北5G生活体验街区的优势,还将试点智慧夜市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夜间经济数字街区,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对门店改造,为小微商户赋能,引入新零售理念与技术、“云上夜市”等概念。
而华强北主街也将打造成夜间体验展示消费区。此前华强北在主街上投放了一批公益钢琴,每晚都能吸引不少七月演奏者前来。接下来,华强北街道将利用主街北区公共空间及片区的潮流氛围,吸引Cosplay、街头滑板、街舞、动感嘻哈音乐表演等90后和00后年轻社群,为片区增添活力,为商业带来消费人流。
针对华强北智能硬件、消费电子、数码产品等行业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华强北夜间电子消费区,鼓励电子品牌在华强北旗舰店进行新品夜间首发销售,满足华强北夜间电子消费体验。
此外,华强北街道还将推动茂业百货工作日延长营业时间,周末打造夜间24小时零售业态,促进夜间产品多元化;鼓励女人世界名店、曼哈等步行街沿街商户与线上电商平台合作,开展夜间经济直播等活动,拓宽营销渠道。根据90、00后等夜间消费主力的消费特点,推动商家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快手直播、抖音直播等互动消费场景,引导消费人群到店消费,多维度激活街区人气商气,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下一阶段,华强北街道将依托夜间各类消费集聚区,持续组织策划各类夜间活动,点燃华强北夜间经济,打造24小时活力经济圈。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摄影:南都记者 顾威
编辑:柯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