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安然 通讯员荔宣 6月11日上午,广州市荔湾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荔湾区会议中心开幕,区长毕锐明代表荔湾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防疫:
投入惠企资金超1亿元,发放贷款超60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荔湾区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社区为网格,组成社区干部、民警、医务人员“三人小组”,联合开展人员摸查,迅速处置特殊情况。狠抓重点人群隔离健康管理、发热患者闭环管理、密切接触者甄别管理,制定居家隔离、集中隔离、社区防控、入境人员服务等专项指引和医院、学校、企业、餐饮等各类场所防控工作指引。推动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截至5月31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9例,其中境内病例21例、境外输入8例,已全部治愈出院。自2月22日起,全区本地病例实现零增长。
实施复工复产“五个一”工作机制,荔湾区迅速出台“暖企八条”,支持企业稳定生产经营、纾难解困,惠及企业超1亿元。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协调银行机构对区内企业新增贷款授信金额143亿元,实际发放超60亿元。落实“支农支小”专项再贷款,缓解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组织复工复产专车17班次,向1.7万家单位发放稳岗补贴2763万元。有序做好返校复学工作,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六稳六保:
预算收入51亿元,政府压减一般性支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在做好常态化防控确保疫情不反弹基础上,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亿元;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0%以上;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美好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六稳”“六保”是今年必稳必保的大事。要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用好疫情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助力打好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把稳就业保民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高校应届毕业生、退役军人、户籍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围绕稳企业创造良好环境,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优化“五个一”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援企惠企和减税降费政策,强化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企业由复工复产向达产满产拓展、向全产业链拓展。推动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落实中央、省市促进消费各项措施,培育壮大疫情催生的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营商环境:
签约亿元项目30个,商事登记“秒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荔湾区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重点工业园区建设新一代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完成5G基站建设1000座以上。试点建设5G智能众创孵化空间,重点推进5G典型应用。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的推动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进年度投资200亿元的119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和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白鹅潭被列入广州“一区三成十三节点”,荔湾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一带两区”建设,打造白鹅潭沿江总部经济带,争取今年再完成20个地块出让,将白鹅潭沿江总部经济带打造成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高端产业协同发展核心平台。加快海龙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示范区建设。
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营造“人人都是招商员,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氛围。梳理重点产业招商清单,加强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完成亿元签约项目30个、落地项目50个、协议投资总额超150亿元。加强暖企稳企,落实支持企业发展25条和首席服务官制度,突出重点企业要素保障,完善企业发展全周期服务。
扎实做好迎接世界银行评估工作,打造营商环境新标杆。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共用,优化“数字一张图”政务服务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全流程网上审批服务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荔湾特色政务服务品牌。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做好省市下放事权的承接工作,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实现商事登记智能无人“秒批”,政务服务“一次不用跑”。运用大数据手段,鼓励市场主体诚信经营。
湾区融合:
建设广佛融合试验区,设施和民生互联互通
工作报告指出,荔湾区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动与港澳营商环境规则、金融领域规则、民生领域便利化、质量标准等对接任务落地落实,推进旅游、卫生、教育、会计、专利代理等领域实现职业资格互认。加快建立与国际标准相适应的制度规则,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人员、科研资金、仪器设备、科技资源等方面往来畅通、共用共享,推动产业体系深度合作。
配合市完成“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规划,启动先导区建设。加快建设“五眼桥—滘口”试验平台,打造广佛黄金商贸区。继续大力推动广佛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等领域的互联互通。落实协同构建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推进海龙科创区与港澳深度合作,加快建设大坦沙国际健康生态岛,引导广州国际医药港打造大湾区国际智慧健康城。联合港澳开展海外经贸推介,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对外合作,加强与国际友城的产业、文化、旅游合作。
2019年和今年以来荔湾经济“成绩单”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4.49亿元、增长5.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6亿元、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330.84亿元、增长13.8%,规上工业总产值411.39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49亿元、增长8.5%。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税30亿元。科学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专项整治互联网金融。全力稳定居民就业,城镇登记就业率74.5%,目标完成率106%;新增就业3.48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95万人,排全市第一。
新增签约项目31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7家。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整治村级工业园5.09公顷。
编辑: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