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不到转让两次成果,这位院长说企业与高校需要坐在一起对话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原创2020-06-11 22:18

广东高校产学研合作又有新动向。6月8日,暨南大学与校友企业广州市力鑫药业有限公司举行“双一流”学科产学研合作暨化1类新药项目成果转让签约仪式。

合作.jpg

签约现场。

根据协议,启动创新药物重大科技成果——“抗肿瘤新药多激酶抑制剂JND32066”的转化开发,力鑫药业以1亿元人民币获得该成果全球市场的独家开发权利,并进一步投资推动该创新药物的开发上市。

同时,双方决定共建“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由力鑫药业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与JND32066成果完成人、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药物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丁克及其团体共建打造肿瘤免疫新药研发技术平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双方计划在未来3年内产出5-6个全球首创的一类新药项目。

“其实这次合作最早应该追溯到2017年,那时候力鑫药业就已经关注到我们实验室,投资了100多万,支持我们的基础研究,并且持续跟踪我们的科研进展。”丁克告诉南都科创记者,2017年,力鑫药业已与丁克团队开展以肿瘤免疫靶向治疗药物产品为主攻方向的合作。

据丁克介绍,此次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是力鑫药业对其团队科研能力的一大认可。同时,也可借助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帮助力鑫药业进一步凝练产品链的主导方向。这次转让的成果JND32066可针对肿瘤里的关键基因发挥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进行诊断。

“JND32066早期数据显示显著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且针对FGFR、Trk等前沿靶点的活性揭示了广泛的瘤谱应用空间。”丁克讲道。

双方前期合作研究表明抗肿瘤新药多激酶抑制剂JND32066在体内药效、药物动力学性质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成药性及开发前景。

南都科创记者梳理发现,丁克团队在生物医药的产学研转化方面成果颇丰。2019年8月,由丁克团队牵头研发的抗肿瘤新药AXL/FLT3靶向抑制剂(代号“JND30134”)就以超8亿的价格将独占许可权转让给上海海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高校与市场的产学研转化一向是关注焦点。丁克团队不到一年内完成两次成果转移,有何经验借鉴呢?

丁克告诉南都科创记者,经常有科研人员认为成果得不到市场关注,企业则认为科研成果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双方需求错位。“要打破这一局面,需要双方真正坐在一起思考问题。”

丁克说道:“从我自身的药学角度来讲,我一直倡导一个理念,科研要从临床需求中找课题,从企业发展瓶颈中找项目,因为解决临床上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产业发展的问题,这样就和企业思路相通,做出来的成果具备市场价值。”

丁克表示,新药研发投入高、周期长,专业性强,对人才需求高,以国际平均线来看,一款新药研发的时间需要10-15年左右,整体投入需要15亿美元。而目前大多数企业自主研究,人才力量储备不足,应该充分利用科研院所或高校的人才队伍,共同发力。“我一直相信一点,如果企业家和科研人员能够真正坐在一起,把所有的问题摆在桌面上,共同探讨,从同一个问题出发综合思考,那么一定能够有力推进成果的产生和转化。”

丁克同时也认为,科研成果研发周期长,企业需要有耐心,以JND32066为例,目前的研究数据是基于前期在实验室动物身上看到的效果,最终药物能够被成功开发、用于临床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程小妹 

编辑:任先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