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无人机规划首曝光:研发油电混合动力,搭建空地一体化云平台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0-06-12 12:29

“在山区和岛屿,交通极为不便,运输成本极高,并且还会受到自然气候的严重影响。尤其是北方,一旦进入冬季,风雪天气成为常态,这些都成为了‘快递进村’的严重阻碍。”6月11日,以“中通助农,飞连城乡”为主题的农村无人机物流配送专题交流会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举行,中通快递副总裁金任群表示,为了排除上述阻碍,中通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来加持赋能末端网点,于是开始计划采用无人机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公路交通不发达偏远地区的支线运输问题。

无人机在物流行业的运用屡见不鲜,在今年的疫情期间,这些可以胜任许多特定场景(如运输救援、偏远农村物流、巡检)飞行任务的运输工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日,中通快递无人机在旬阳县开展试运行,从旬阳县城中通门店起飞,载着包裹在雨中顺利降落在当地棕溪镇。

1591933299067.jpg


运输时效提升50%,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环

棕溪镇距离旬阳县城55公里,由于沿途都是山路,地面交通要用时80分钟。据了解,旬阳-棕溪无人机线路自2019年7月开始试运行,飞行里程35公里,航线飞行用时40分钟左右,相当于效率提升50%;沿途共设定了4个备降场,以应对特殊天气下的临时备降。

1591933249453.jpg

据官方资料介绍,承担此次飞行任务的中通无人机采用油电混合动力,最大载重5kg,可在中雨以及六级风以下条件下飞行,续航时间80分钟,采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4G无线通信链路(后续可升级为5G),结合云平台系统实现远程监管和控制,全程根据预设路径实现自动飞行。后续将向民航主管机构申请正式运行的许可。

为进一步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国家邮政局4月印发的《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到2022年底,县、乡、村快递物流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之间流通渠道基本畅通,农村综合物流服务供给力度明显加大,广大农民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递服务,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

据统计,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县级以上城市都有快递网点,全国96.6%的乡镇已经建有快递网点,有26个省(区、市)实现了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无人机在偏远的山区、乡镇物流末端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南都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顺丰、京东、菜鸟、中国邮政等主要物流企业都公开推出了多款无人机机型,多数用于末端环节的物流配送。中通的无人机团队成立于2016年9月,2018年中通在陕西西安临潼网点正式启动无人机常态化运行,成功完成了首次载货飞行。今年5月,中通捷雁TR7纯电动无人机亮相“中国甜樱桃之乡”的四川省汉源县,通过和当地生产合作社对接,满足甜樱桃从山上采摘到下山预处理、包装的运输需求。

金任群总结称,“长航程高载量的多旋翼无人机是末端物流配送的主力无人机,能够完成乡镇到行政村之间点对点的配送任务,在其可反复飞行的优势条件下,作为运力保障和初期的业务积累准备(解释),来打通‘快递进村’的最后一环。”


智能化、无人化将是未来供应链体系的标配

无人机物流被视为中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专题交流会上,中通快递无人机的发展规划及生态建设情况得以被首次公开披露。金任群提到,智能化、无人化将是未来贯穿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标准配置和要求,中通的无人机发展规划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谁能够领先一步,最终或许就能形成整体优势,从而建立起市场的壁垒”。 

按照规划,首先,中通无人机会遵循飞行器的渐进化选择策略:“长航程高载量的旋翼或复合翼无人机-短距离起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支线大型改装运输无人机”,其中第一类无人机是末端物流配送的主力。第二类无人机可以在快递企业的分拨中心进行起降,用于时效产品或者处理紧急货物及尾货的运输。第三类机型则将在全国大力修建通航机场的基础上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尤其适合在西部地区城市间距大,道路交通条件较差的环境下使用。

其次是信息化的建设,包括自主开发无人机云平台,满足自身的快递物流的需求,实现有效监管和远程控;同时借助无人机在技术上进一步加载人工智慧与深度学习等智能组,开发万物智慧互联、“空地一体化”的云平台,实现天空端无人机物流、地面端的无人车运送、终端的智能快递桶寄件的全程实时互联。

据中通方面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中通正在研发更大载重的油电混合无人机,预计载重10kg左右,续航100分钟。无人机云平台系统正在不断更新完善,可以对多架无人机实现规模化的在线管理。无人机产业园区正在着手建立,以进一步助力行业建设无人机生态圈。

关于未来,金任群以“生态圈”为关键词提出了三方面政策与建议:建立智能化空域分层生态圈,提升空域使用效率;建立高质量飞行服务生态圈,提升飞行服务质量;建立合理规范化行业监管生态圈,加强动态监管能力。“未来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智能化的空中交管无人机生态圈。”他认为,随着国家低空开放进程的推进,为用户提供方便、可靠、快捷的飞行服务,必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重点的努力方向。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田爱丽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