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自2011年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1年第35号),即2020年是我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
在扶贫攻坚方面,文化旅游扶贫在帮助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探索文化旅游帮扶新模式方面,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着力于将文旅产业培育成拉动对口帮扶地的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不断发展壮大当地文旅游经济,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探索之中,广州市重点在送文化、送游客、送人才、送保障等“四送”模式,实践证明,卓有成效。
探索“四送”模式
据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向对口支援、合作和帮扶地区投入帮扶资金约1076万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送游客”方面,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为对口帮扶地及时地输送游客,对助推当地的旅游经济壮大发展有极大的效果。2019年广州组团赴梅州游客1-9月1.7823万人次,同比增长27.02%;2019年1-9月广州组团赴清远游客28.7719万人次,同比增长13.49%;2019年1-9月广东赴毕节过夜游客2.7万人次,同比增幅13%;2019年1-9月广东到黔南过夜游客为 23.47万人次,同比增长39.34%;2019年1-9月广州向齐齐哈尔输送游客858人次,同比增长28%。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对口帮扶地区旅游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该局便着手策划推动首发“专列游”进毕节、“十万广州人游黔南”、第八届广东自驾旅游日(在梅州举办)等活动,并在2020年5月19日成功组织了广东省内首个航空旅游团赴梅州休闲观光,推动了帮扶地区旅游业快速复苏。
探索文旅帮扶的创新模式中,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方面表示:提供智力支持,“送人才”是关键。该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的文旅人才需求,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坚持每季度选派2-3名文旅技术人员赴毕节市、黔南州等地区进行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协调毕节20名图书管理人员参加广州图书馆公共图书管理高级研修班,协调毕节14名贫困家庭学生到广州轻工学校广彩专业班为期三年的学习;协调广州芭蕾舞团为毕节市培训了75名舞蹈从业人员,选派艺术专家和编导赴新疆疏附县指导当地演出团队建设和业务培训;安排毕节、清远等地区文化执法人员参加广州市文化执法法制审核培训。近年来,我局为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培养文化旅游人才500余名,为对口帮扶地区文旅扶贫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据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向对口帮扶协作地区送演出15余场次,赠送图书3万余册,捐赠钢琴14台。
“送文惠民”对口帮扶梅州“黄福村”
2016年始,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挥文化职能和资源优势,结合对口扶贫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黄福村特点,大力实施“筑牢阵地”、“扶智育人”、“送文惠民”等文化扶贫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对口帮扶“黄福村”,该局重点是“送文惠民”,并依托广州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直属单位的职能优势,2018年春节为黄福村打造一台“珠江情﹒梅江韵”迎新春晚会;在重要节日开展爱国和红色图片送展活动,如于“七一”期间,改局直属单位农讲所纪念馆到黄福村小学开展了“国旗颂”巡展活动;“十一”期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到黄福村开展了《孙中山在广州》巡展活动;广州市电影演出公司每月定期为黄福村放映一场电影;广州市文化馆采取“走下去教、拉出来练”等方式,组织文艺骨干下到乡村、驻基层,帮助黄福村组建群众业余文艺队伍和广场舞队伍,举办文艺骨干培训班,编排广场舞。
线上、线下协同,对口帮扶生态黔南州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今年结合线上多平台联动、线下多渠道协同等方式,以“文旅品牌提升计划+党建红色路线规划+文旅特色资源整合+精准扶贫深度拓展”的创新模式开展文化旅游对口帮扶,深化企业合作对接,拓展红色教育资源,加大旅游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发展壮大旅游经济,助力对口帮扶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面高质量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
记者了解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南部,目前有“中国天眼”、“都匀毛尖”、“地球绿宝石”(世遗荔波)、“红色圣地”和“亚洲磷都”5张文旅名片。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编辑:郭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