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以“四多”法宝帮扶广西都安大化断穷根拓富路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转载2020-06-13 10:47

从“扶贫协作”到“共同富裕”,时光正在镌刻粤桂两地携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向全面小康阔步前行的时代画卷,时光也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创造的人间奇迹!

d55758ba-eee9-4597-9fda-541e3bb8e53b.jpg

都安县城现貌。(摄影:刘安邦)

深圳宝安区自2016年9月携手广西都安、大化精诚合作、决战脱贫攻坚。3年多的探索,形成了两地协商对接制度、前后方衔接制度、“一图三表”工作法、多领域多层次帮扶体系等好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发挥深圳产业大区的优势,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实施易地安置劳务协作帮扶等,增强两县“造血”能力,让有效的帮扶办法成为长久的致富机制。

36f59069-7fcd-41bb-8e5d-e12dfa98e910.jpg

宝安为大化县七百弄乡捐建的水柜。(摄影:刘安邦)

最嘹亮的号角吹响,最艰难的冲锋开始。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最后关头,对口都安、大化扶贫协作任务仍然非常重,宝安将尽锐出战开展好挂牌督战,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协作都安、大化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扶贫村从“扶”起来到“富”起来的华丽转身,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多层次立体推进依都安大化所需尽宝安所能精准帮扶

脱贫攻坚,机制先行。如何构建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多领域多层次帮扶体系,让扶贫“一根线”串起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千根针”,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前提。

24ac7fda-3366-4f2e-a9ae-3973665ca889.jpg

宝安帮扶都安建设的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摄影:刘安邦)

3年多以来,宝安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构建了“区结对县、街道结对乡镇、社区和企业结对村、各职能部门相互结对”的多主体结对帮扶体系,10个街道结对帮扶都安、大化各10个贫困乡镇,190家社区股份公司、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结对帮扶都安104个贫困村、大化57个贫困村,在资金支持、人才支援、劳务协作、产业合作、消费扶贫等方面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帮扶体系。帮手来了做什么?宝安区委主要领导提出了“都安、大化所需,宝安所能”的工作理念,要求精准帮扶。

精准扶贫,讲究对症下药,需要实施“点穴”式帮扶。围绕“困难群众”这一脱贫致富的主体,宝安建立了分别对应都安、大化的两地协商对接制度和前后方衔接制度,双方各部门、扶贫干部、群众组成了行动共同体。年初,宝安与两县对标任务制定计划;年中,宝安与两县梳理进度解决难题;年底,宝安与两县盘点总结查漏补缺。

2bdf9027-54a2-4778-9c7b-1e63a2cf9fc3.jpg

都安“粮改饲”农田。(摄影:刘安邦)

“一图三表”工作法,是宝安诠释“精准”二字核心要义的具体表达。一图指的是脱贫攻坚图,三表则是宝安扶贫协作都安、大化和对口帮扶广东龙川的三张任务清单,图、表均按照“数字化、表格化、责任化、时序化”要求,分解上级指标任务,厘清了前方和后方、宝安和当地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分工,使得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各项措施精准到点。

2016年以来,宝安区累计帮助都安82个贫困村摘帽、13.28万贫困人口脱贫,剩余贫困人口1.75万,贫困发生率降至3.36%;累计帮助大化68个贫困村摘帽、8.7万贫困人口脱贫,剩余贫困人口1.73万,贫困发生率降至4.28%。截至目前,两县又有43个贫困村、1.46万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两县领导均表示这与宝安的倾力支持密不可分。

多领域强本固基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拔穷根奔富路

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以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都安和大化地处山区,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薄弱的基础设施是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

对此,宝安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从根源着手,紧紧围绕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这一工作目标,多个基础领域同步推进,集中实施了危房改造、安全饮用水工程等一系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工程。2016年至今,都安县共获得深圳、宝安帮扶资金3.52亿元,大化县共获得3.45亿元,绝大部分被用于基础性的民生项目建设。

ed71cf51-fd5e-406c-a264-e72f38e32228.jpg

宝安投入600万元在大化都阳镇中心卫生院加建一栋综合楼。(摄影:刘安邦)

0bf621c4-3a7a-4cbf-8bb5-25240ca9025a.jpg

都安县粤桂扶贫协作八仙产业园。(摄影:刘安邦)

宝安扶贫协作两县,终结了一段艰辛的历史,开创了一段幸福的历史。截至目前,宝安累计帮助都安建成水柜263座,受益贫困人口5376人;累计帮助大化建成水柜450座,受益贫困人口6096人,终结了两县部分群众步行数十里挑水喝的历史。同时,宝安累计帮助都安完成危房改造1057间,受益贫困人口4523人,帮助大化完成危房改造969间,受益贫困人口4845人,敞亮结实的新房已成为一大批群众小康生活的始发站。

2bfb1b9d-3322-4e2a-ae2c-f0a2a1a96e12.jpg

如今,都安的居民住上了一排排崭新的安置房。(摄影:刘安邦)

宝安还累计帮助都安建成道路17条7公里,受益贫困人口1550人;累计帮助大化建成道路13条9.6公里,受益贫困人口1928人。在宝安的帮扶下,都安、大化加快补短板、强弱项,针对当地自然恶劣、基础差的情况大力攻坚,2020年5月底,两县预脱贫户的“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路通自然村”等指标已全部达标,束缚当地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绳索已被剪断。

多主体扶志扶智增强发展本领提升自主脱贫能力

脱贫致富,外部条件是基础,内生动力是关键。

近年来,宝安统筹多类主体参与到扶贫工作当中,向都安、大化派出了医护人员、优秀教师、社工、党政干部等专业队伍,坚持扶志扶智,使其心热起来、手动起来。

大化人民医院,来自宝安的医生范秀玖正在给患儿检查.jpg

大化人民医院,来自宝安的医生范秀玖正在给患儿检查。(摄影:刘安邦)

大化县民政事业园,宝安社工王道俊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jpg

大化县民政事业园,宝安社工王道俊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摄影:刘安邦)

因病致贫导致许多困难群众难以找到脱贫的希望和致富的动力。对此,宝安从基础设施和政策两方面着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医疗保障问题。同时,宝安8家医院结对帮扶都安、大化各8家医院,目前累计派出122名医生支医,累计接收126名医护人员来宝安挂职或跟岗学习。此外,宝安还向大化援建了6间医院(卫生室),受益贫困人口2万人。疫情期间,宝安向都安捐赠了100万元疫情防控资金,向大化派出了6名医护人员,共向两县捐赠了口罩、手套、防护服、测温仪、体温计等一批防疫用品。

大化民族新城深圳小学.jpg

大化民族新城深圳小学的学生正在认真上课。(摄影:刘安邦)

大化民族新城深圳小学的学生们在愉快玩耍.jpg

课间时间,大化民族新城深圳小学的学生们在愉快玩耍。(摄影:刘安邦)

教育扶贫是长效扶贫的主战场,是防止贫困卷土重来的强大武器。目前,宝安区内16所学校与两县16所薄弱学校结对子,累计派出教师94名、接收69名,通过设“名师工作室”、送课、开设讲座、跟岗锻炼等方式帮助当地学校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同时,宝安向都安援建学校1所、参与援建2所,受益贫困人口1500人;对大化参与援建学校2所,受益贫困人口1400人。

宝安对口帮扶大化技能培训班开课,学员认真学习电工知识.jpg

宝安对口帮扶大化技能培训班开课,学员认真学习电工知识。(摄影:刘安邦)

技能,是敲开脱贫之门的重要依靠。截至2019年底,宝安共为都安、大化组织职业技能培训24期1177人。2020年,宝安已为大化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贫困人口265人,计划近期再培训635人以上;为都安举办培训1期36人,计划6月底前培训90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火车头”,2019年年底前,宝安共开展党政干部培训4期,为都安、大化培训997人,接收两县共6名党政干部挂职或跟岗学习。2020年,宝安出台了《关于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若干措施》,着力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年内,宝安还计划为两县培训党政干部各500名,目前已培训650人,预计6月底前完成目标。

多途径授之以渔产业引进来劳务走出去加速发展

彻底消除贫困,需要的不仅仅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在宝安的支持下,都安、大化创新打造了“贷牛还牛”“贷羊还羊”“七百弄鸡”等扶贫产业,宝安向都安援建牛(羊)养殖等扶贫车间27个,向大化援建七百弄鸡养殖场等扶贫车间15个。通过“政府+企业+村民”的合作模式,两县贫困户以入股、劳务、合作养殖、种植料草等途径受益。

都安县隆仲村蜂农韦国胜.jpg

都安县隆仲村蜂农韦国胜和他的“致富蜜”。(摄影:刘安邦)

6f69f6e8-e6ff-4651-a90e-18d203921b4a.jpg

养殖场的七百弄鸡。(摄影:刘安邦)

都安县地苏镇的澳寒羊拉棠场养殖基地.jpg

在都安县地苏镇的澳寒羊拉棠场养殖基地,养殖人员高兴地抱起一头羊。(摄影:刘安邦)

消费扶贫的实施,宝安帮助当地解决了扶贫产品的销路问题。截至2019年底,宝安累计采购都安、大化农副产品1402万元。2020年,宝安出台了《宝安区推动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措施》,支持企业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年初共安排消费扶贫补贴资金1625万元。截至目前,宝安共从两县采购1989万元货物,带动2006名贫困人口增收。同时,宝安还支持企业设立扶贫超市15个,推动企业与两县签订了1.56亿元农产品采购协议。疫情期间,宝安组织企业现场采购,并向社会投放了1000万元扶贫消费券,帮助当地群众保住了致富果实。

在都安县粤桂扶贫协作八仙产业园里工作的工人.jpg

在都安县粤桂扶贫协作八仙产业园里工作的工人。(摄影:刘安邦)

招商引资是宝安作为产业大区的“强项”。2016年-2019年间,宝安通过宝博会等平台帮助都安、大化招商引资,已帮扶引进13家东部企业,投资总额11.89亿元,受益贫困人口达1.65万人。2020年,宝安出台了《宝安区支持广西都安、大化瑶族自治县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推出优惠政策并支持两县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各100万元,现已帮助两县各引进2家企业,总投资2.3亿元,多家企业正在加紧对接。

劳务扶贫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宝安将招聘窗口前移,在都安、大化分别创设了以劳务输出、就业推荐、职业指导、政策咨询为一体的一站式劳务协作工作站,常年开展招聘。目前,两县来宝安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累计1291人,2020年已帮助两县746人到广东就业。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宝安就业能干得好、稳得住,宝安定期跟踪服务,动态掌握情况,目前累计跟踪帮扶6.6万人次。

宝安招聘大篷车开进都安县拉烈镇刁江安置点,居民家门口找工作.jpg

宝安招聘大篷车开进都安县拉烈镇刁江安置点,居民家门口找工作。(摄影:刘安邦)

受疫情影响,当地许多群众无法返岗复工,宝安专门组建了爱心车队,发出15部大巴赴都安、大化接回滞留无法返岗务工人员361人,并鼓励引导各类主体通过点对点巴士帮助两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515人、共7598名劳动力到广东就业。稳住了就业,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有了更强的底气。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