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春花 通讯员 白恬 5岁女孩琦琦(化名)因脖子疼痛到医院就诊,被诊断出“颈椎结核”,一节颈椎被结核杆菌“吞噬”,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高位截瘫。辗转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骨科吴增晖教授团队为其实施手术,成功去除颈椎结核病灶。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的琦琦终于可以坐起来了,6月12日,琦琦已平安出院。
5岁女孩扶着脖子才能起床,颈椎被“吃掉”一节
“我就看她(琦琦)很奇怪,每天起床都要用两个手撑着脖子才能起来。”提到琦琦的病情,妈妈黄女士回忆道。今年2月底,琦琦妈妈发现孩子有点不太对劲,除了要撑着脖子才能起来,琦琦总说脖子痛,整个人无精打采的,饭也吃不下。
家人赶紧带着孩子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让家人大吃一惊,琦琦患上的是少见的“颈椎结核”,影像学检查发现在颈7椎体周围形成了大量脓肿,而且颈7椎体的骨质已经被结核杆菌吞噬得“面目全非”,就好像消失了一样。
颈椎CT:红圈所在位置为琦琦(化名)缺失的颈7椎体(图:广医三院骨科)
“颈椎结核是一种继发病变,原发灶多在肺部,少数在淋巴结、消化系和泌尿生殖系等。肺部病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扩散至颈椎,在小儿病灶会在椎体内驻留、扩散,产生脓液,导致骨、椎间盘破坏。”广医三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簕介绍:“随着病情发展,椎体被严重破坏,可造成椎体塌陷,如果颈椎稳定性受到损伤,后期可能导致椎体后方的脊髓神经受压,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高位截瘫,因此,及早治疗非常关键。”
在床上躺了两个月,广州医生取髂骨“补脖子”
由于疫情影响,琦琦和家人一直在外地就医。琦琦年龄小,颈椎的位置特殊,手术风险高,不敢贸然手术,琦琦在床上一躺就是两个多月。生病以来,因为疼痛,琦琦吃不下饭,一度瘦到只有20多斤。
5月底,琦琦辗转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吴增晖教授处就诊。此时琦琦的情况已不能再拖。结核病菌侵蚀了颈椎椎体,严重影响了椎体的稳定性,琦琦甚至不能坐起来。
但手术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不小。“首先给5岁的孩子做颈椎手术风险就不低”广医三院骨科主任吴增晖说:“其次,手术的用具也是个难题。目前所有的手术器械都是给成人设计的。就拿术中用于固定骨头的钢板来说,都是成年人的尺寸,孩子的颈椎偏小,目前没有适合幼儿用的钢板。”于是团队想到了用于固定手指骨折的钢板,手术器械的问题才迎刃而解。
6月初,广医三院骨科吴增晖教授为琦琦实施了“颈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吴增晖从颈前方轻柔、细致地进入琦琦病变的颈椎处,取出了已被腐蚀得呈“啫喱”状的颈7椎体,吴增晖团队彻底清除了结核病灶和周围的脓性分泌物,并从琦琦的髂骨处取了和颈椎大小一样的骨头,填补在空缺的颈椎处,用特殊大小的钢板和钉子,将颈椎固定住。整个手术时间不到2小时,出血仅5ml。
“髂骨处的骨头质量好,又是自己的骨头,能够很好地跟颈椎上下的椎体融合生长”,副主任医师王簕解释,“通过手术清除病灶,用自体髂骨支撑能解决颈椎椎体缺失的问题。”术后第3天,时隔两个多月,琦琦终于可以扶着家人稳稳地坐起来了。
由于琦琦还处长生长发育中,未来骨骼也会长大变长,为了不影响发育,琦琦需要定期回医院复查。“等植入的骨头和上下的颈椎融合长好了,植入的钢板后续可能需要取掉,不然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王簕介绍。
6月12日,琦琦(左二)出院时与广医三院骨科医生合影。广医三院供图
提醒:
吴增晖介绍,脊柱是结核的好发部位之一,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腰痛、背痛或颈部疼痛。这种疼痛多为持续性的,改变姿势的时候会加重。当结核进一步的加重,出现寒性脓肿压迫神经、脊髓的时候,会出现神经损害和脊髓受压迫的症状。有部分患者还会合并一些全身性的症状,比如低热,盗汗,乏力等等结核中毒的症状,建议出现上述症状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编辑: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