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正式上线了!
今年毕业季,对于美术院校学生而言注定不同寻常。广州美院毕业生也不例外:1372名本科生、257名研究生,共赴2020“云上”之约。
就在毕业展的前夜,这场云上毕业展的展讯更在广州塔艳丽绽放,点亮青春热情!
广美云上毕业展展讯在广州塔“绽放”
在所有院系中,更强调手工制作的工艺美术相关专业,面对的困难与挑战也更加艰巨。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的毕业生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下面小南先从工艺美术学院出发,带大家看看今年广美云上展览有哪些精彩!
本次展览在云上展出,更多作品的制作方法,从传统材料工艺转为数码软件建模,对此,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齐喆认为,“这种艺术形态有赖于我们工艺美术的师生来共同促进、完成,很有可能会给中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教育带来一种全新的变革。”
今天,就让我们同小南一道,看看广美工艺美术学院今年都有哪些厉害的作品吧!
↓ 点此看毕展作品3分钟高燃混剪
工艺展宣传片
《永庆坊AR公共艺术实验》
《永庆坊AR公共艺术实验》作者:陈锐强
相信很多人和小南一样,首先被这三只吉祥物萌倒了。身材修长的乐仔能上天入水,是一等一的龙舟高手。
福仔
胖嘟嘟的福仔,鼓着一肚子鸡公榄,在城市里自由穿梭。
安仔
憨厚可爱的安仔能歌善舞,有他在的地方就有热闹。
仔细看,作者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广东的非遗元素,手持船桨的乐仔、肚里满载鸡公榄的福仔、能歌善舞的安仔,对应了龙舟、鸡公榄、醒狮等广东非遗项目,岭南文化和西关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都齐集在三个萌物身上。
作者还使用了AR技术将投射到永庆坊的街道中,三只萌物,仿佛真的在城市里自由穿梭,触手可达。
作者陈锐强说,对于一个生长在广东的人来说,这些岭南文化的元素如同空气般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他想尝试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让“老东西”变得“年轻”起来。
《温存》
《温存》作者:黄雪艳
首饰是传情媒介,而这件《温存》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互动性”。
玻璃球里面填入了磁粉,每当有磁性的巴克球靠近,磁粉便聚集在一块;巴克球离开,磁粉又会四散开来。
是不是有点像人与人之间,分离聚散都在瞬间?
《瓷为天》
《瓷为天》作者:黄泽毓
这是一座陶瓷塔?不对不对,这是两套餐具组起来的“中西合璧”塔。
一套西式餐具,一套日式餐具。把一层层塔身拆解下来,其实就是一个个大小各异的碗碟,而塔顶则是一个小小的调味碟。
对此,小南只想说,什么时候能买?
《融器》
《融器》 作者:王史泰
切一半,还是切四分之一?《融器》,是容纳的容,也是融合的融。作者将不同形制的、具有美感的传统器型融在一起,呈现出了别样偏差的美感。
据说,疫情期间接触不到泥料,作者只能用卡纸、宣纸做模型。看到最后的成品,小南不禁只有一个大写的“服”。
《淳》
《淳》作者:梁洁滢
印象中,漆器一直是装饰品,很少作为“日用品”出现在生活中了。
不过,《淳》的作者梁洁滢却认为,“日用即道”,漆器可以兼顾美观与实用,也能兼顾古典美与现代“极简”美。
《漆生人》
《漆生人》作者:叶尚禹
漆也有生命?
《漆生人》说,漆树中流淌的漆液与血管里流淌的血液,两者都是各自生命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两者皆能置换,皆能共生。
生长于泥土的躯体,奔流的黑色血浆……
这,说的是树,还是我们?
《焱》
《焱》作者:陈子鋆
以火塔为中心,左边是束缚到挣脱,右边是欢庆与喜悦。
小南在看的时候觉得,颇有点用木刻版画画敦煌壁画的意思。
当然,小南今天展示的只是展览的一小部分,更多精彩的展品和它们背后更加精彩的故事,还是请大家动动手指,亲自“云”观展吧。
展览小Tips已备好,请查收——
>>>广州美术学院2020线上毕业展
展览时间:2020.6.16-7.15
广美工艺美术学院《琢·器》
展览时间:2020年6月16日-7月15日
【记者】杨逸
【实习生】孙羽嘉
【通讯员】谭国柱 方昕 谭健荃
来源:南方+
编辑:罗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