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卢亮 金融科技正在按下“加速键”。近日,深圳中行宣布成功落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级供应商银企直连项目,通过中行系统与腾讯金融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微企链”的银企直连,为创维集团办理多级供应商融资业务。据悉,这是中行系统内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多级供应商银企直连项目。
实际上,此番落地,只是中国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征程中的一个微缩影。当前,金融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决胜未来竞争实力的主战场,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正纷纷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投入。相得益彰的是,作为大湾区金融科技“引擎”的深圳,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强化了行业发展信心,也让先行示范区的金融蓝图,更加值得期许。
强强联手
探路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
中行、腾讯、创维……这些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大佬,刚刚在深圳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探路。
那么,这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级供应商银企直连项目,到底有何乾坤?相关人士阐释,多级供应商融资模式在传统供应链产品依托核心企业信用,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突破,以核心企业承担付款责任的电子债权作为信用穿透的载体,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核心企业的多级供应商,实现金融服务对产业链上各级主体的全方位覆盖,及穿透式管理。随着金融科技飞速发展,深圳中行与腾讯金融在多级供应链融资模式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全链条上交易信息、凭证流转信息、融资信息的真实可视化、不可篡改、具有可追溯性,进一步助力多级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
打破壁垒降低成本
演绎银企佳话
实际上,中行的此番创新,并非第一次。
据观察,面对国家支持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及小微企业融资的大环境,深圳中行作为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专业银行,在贸易金融领域深耕多年,并不断提升金融科技服务水平,创新贸易融资品种,打破企业融资壁垒,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并演绎了“银企联手”的佳话。
早在2017年,深圳中行已先后为医疗行业“独角兽”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落地网银供应链融资项目,为全球500强企业华为落地银企直连供应链融资项目,为比亚迪集团落地多级供应商银企直连项目。
时间轴进入到2020年中。在业内有识之士看来,此次“区块链+多级供应商融资项目”的落地,标志着该行在线供应链融资已形成由网银/银企直连+供应链融资、第三方平台+供应链融资、区块链技术+电子债权凭证+多级供应商融资组成的多维度创新产品体系,业务范围覆盖医疗、5G产业、互联网、新能源等传统及新兴行业。
这些创新探路,与深圳这座“科技之都”、“重镇外贸”可谓相互托举,交相辉映。
【案例透视】
供应链金融赋能实体经济:
深圳落地全国首笔区块链跨境供应链融资业务
2018年11月,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在人民银行主导的“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上成功为比亚迪集团办理600万元跨境融资业务。这是全国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供应链融资业务。
相关人士介绍,“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组织推动下,由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多家商业银行共建的区块链金融平台,以支持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初衷,致力于防控业务风险、夯实金融治理能力、共建开放式贸易金融生态。
中国银行作为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大行,致力于以专业多元的金融服务、紧密互通的粤港澳合作机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大湾区建设。在平台创始阶段,深圳中行基于多年深耕贸易金融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领先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化水平,系统地向监管机构提出了平台发展思路及解决方案并获得采纳。平台投产后,该行紧密配合,继10月份为比亚迪办理平台首笔国内供应链融资业务后,持续为平台业务的发展探索创新,深圳中行与澳门中行积极联动,克服境内外法律及监管差异等困难,成功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有效拓宽了湾区平台渠道。
未来部署
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
赋能深圳实体经济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着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形态、经济格局和竞争态势发生深层次变革,对银行业的影响则更为深远。
面对大趋势,未来深圳中行将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打造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能力,以切实行动助推深圳实体经济发展。
高屋建瓴
革新行业生态与服务模式:
传统金融机构加速拥抱金融科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浪潮席卷而来,以迅猛态势改变金融行业生态和服务模式。
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该如何拥抱金融科技,加速进入赛道?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认为,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从金融科技方面来看,技术应用正在从技术手段支撑向引领创新转变。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对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品质和效率、加快金融数字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行业格局从竞争竞合到融合共赢。金融科技发展初期,一些科技公司依托技术、平台、流量优势,从网络支付切入,逐步向网络融资、资产管理等金融领域渗透,迅速积累了大量客群,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冲击。刘连舸指出,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科技公司在创新、技术、数据等方面赋能,整个金融行业正在走向前台,走向融合共赢。很多金融机构积极打造“开放银行”,与合作伙伴共建场景生态,积极开展多平台接入、全场景营销,拓展新的获客渠道,寻找新的发展引擎,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
同时,监管态度正从密切关注到鼓励创新。刘连舸认为,由于金融科技具有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等特征,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风险,监管科技正在成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经验看,各国监管部门积极探索,以合规为底线,在此基础上,力求在鼓励创新和防控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深圳观察】
珠联璧合:
深圳快马加鞭推动金融科技应用落地
与中国银行的高端战略珠联璧合,深圳正在快马加鞭,推进金融科技应用落地。
深圳市金融科技创新模式一直是全国先行者。无论是金融科技企业数量、渗透程度,还是当地政府对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圳市都位居前列。
互为佐证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数据库刚刚出炉一份《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行榜TOP100》显示,深圳系在专利数量上领跑全国。
诸多利好政策加持,也让深圳具备加速度。深圳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要做强做优金融支柱产业,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和金融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消费金融、互联网征信等,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去年10月,人民银行等六部门正式批复在深圳市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联合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双区驱动”为契机,认真贯彻《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围绕提升信息技术安全运用水平、推动金融与民生服务系统互联互通、促进跨行业数据资源融合应用、完善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四个方面,推动新兴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创新应用。
在业内有识之士看来,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和一大批新兴创新机构,共同推动深圳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格局,将营造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的生态气候。
编辑:陈欣,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