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怎么建?惠州出台实施方案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0-06-22 19:29

“全力建设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打造医、药、养、游一体化覆盖、各业态耦合共生的高端健康产业集群。”作为惠州2+1产业集群中石化和电子产业之外另一个发力的方向,利用惠州独有的中医中药资源,形成产业优势,被写入惠州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那么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究竟该如何打造?随着《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的出台,具体实施有了行动纲领。

2025年实现县(区)二甲中医医院全覆盖

“加快葛洪中医院建设,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建设,打造医养、康养相结合示范医院,发展高端养生产业。”中医产业怎么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上要求。而在此次对外公布的方案中,也有了更明确的行动计划。根据该方案,到2025年要实现县(区)二甲中医医院全覆盖。

《方案》提出,扶持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建设,到2022年,医院业务量达到2018年的两倍,建设运营博士工作站,完成菱湖院区改造工程,引进8~10个高水平学科团队或带头人,实现院内制剂品种数量倍增。

到2022年,新建10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到2025年,实现县(区)二甲中医医院全覆盖,市和80%的县(区)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探索建设中医药产学研基地

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方案》明确,建设高水平中医药特色康复医院,推广一批中医药特色康复方案,推进中医康复技术规范化与标准化发展。支持本地医疗机构和企业建设研发或技术创新中心,争取国家和省中医药科技研发项目,创新研究中医药健康食品、药品、器械和设备。支持企业、医疗机构、学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探索建设中医药产学研基地。

《方案》提出,开办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同等学力课程班,培养一批中医类别高水平临床人才,支持组建技术攻关创新团队。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创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优先培养本地中医药人才。支持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扩大中医药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提高本地生源比例。

到2022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达到总数的25%以上,实现全市乡村(社区)中医药服务全覆盖。鼓励西医人员学中医,将基层非中医类别临床医生中医内科方剂应用培训推广至三级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

实施“地道南药惠州种植”工程

惠州中药材资源丰富,《方案》提出实施“地道南药惠州种植”工程。倡导中医药企业在本地自建或联建中药材生产基地,推行中药材GAP规模化、规范化种植,鼓励野生、生态、仿生种植。

作为惠州本土的一些中医药生产企业,在这次的方案中还特别提及要培育和支持罗浮山国药、新峰药业、九惠制药等一批本土企业发展,延长中医药产业链条。

中医医疗服务适宜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

为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方案》明确,允许在惠港澳台居民参加惠州市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同等医保待遇。积极将中医医疗服务适宜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促进中医诊疗项目价格体现技术劳务价值,鼓励开展中医新型诊疗项目。中医类别医院住院起付标准按三级医院执行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执行一级医院的标准执行,引导群众到中医类别医院就医。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采写 南都记者 李鹏

编辑:易福红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