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艳梅,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语文备课组长。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聚焦人物故事,书写“榜样”精神,这是时代的旋律,这也是中考绕不开的热点话题。广大考生应做好备考准备,积累素材,合理选材,精心谋篇布局,有创意的表达,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写出对人物的真情实感。下面,我基于记叙文的写作,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写作“致敬逆行者”这一题材。
①要关注无名英雄
一、明确致敬的对象,除了聚焦焦点人物,更要关注无名英雄。
什么是逆行者?逆行者是指哪些人呢?我们去回顾梳理疫情中发生的人和事时,不难发现逆行者就是指那些勇敢担当逆向而行的医生护士、人民子弟兵、警察、党员先锋、社区村镇居委基层工作者、广大志愿者、新闻媒体工作者、医药企业家及员工、门卫、快递小哥、公交和出租车司机等。他们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出茅庐”的90后,有大家关注的焦点人物,也有无名英雄,他们都是逆行者。只要是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退缩,表现责任和担当的人,都是逆行者。假如你也是如此,那么你也是逆行者。
致敬逆行者,我们聚焦焦点人物,像抗疫英雄谱中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剪断青丝的光头护士单霞、抗议牺牲的志愿者许鹏等。致敬逆行者,我们更关注身边无名英雄,诸如亲人、社区干部、志愿者,小区门卫或快递小哥等,深度挖掘这些人物的故事,用他/她的事例构建全文。
例如2019年山东临沂卷“担当”话题作文,再如2018年四川内江卷“我心中的英雄”。“担当”话题作文,我们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写,写出人物的活动,用事例和细节彰显他/她的担当。“我心中的英雄”,则完全可以用这些人物的事迹,解释英雄的原因,以及对你的影响。无论是焦点人物,还是无名英雄,我们一定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他们的事迹材料,掌握丰富一手素材。
②提炼关键词
二、提炼人物精神的关键词,避免素材的随意套用。
掌握丰富资料之后,同学们往往会只见“草木”不见“森林”,不能透过素材找精神,或者对精神实质把握不准确,因而写作时随意套用,泛泛而谈,情感的表达上不真切,主题也比较模糊。
例如,2019年山东枣庄卷“爱之心”写作,很多同学对爱把握不具体,随意套用素材,情感落不到实处。因此,在写作前,需要对人物事迹作出归纳,提炼人物精神的关键词。从人物的身份角度去提炼,那些逆向而行的最美的白衣天使们,医者仁心、崇高的职业精神;那些行走在国之危难的最可爱人民子弟兵,坚强勇毅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那些在凛冬昼夜坚守摸排的党员先锋,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写就了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诚;那些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在社区、村镇的广大基层干部,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有的只有热情为民的本色,但他们却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还有那些热情的广大志愿者和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有温度的人们,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中华儿女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具体某人的事例可以同类素材合并,去概括提炼。
③用细节刻画典型事例
三、选择人物典型事例,细节刻画英雄人物。
写人的文章,自然离不开描写人物的言语和行动。而人物的言行,往往又要以具体的事例为载体。因此,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事例是否恰当、典型。所谓恰当,是说选择的事例要符合人物的性情,切中命题的要求;所谓典型,是说材料要精彩动人,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或绘人物肖像,或写人物心理,或摹人物动作。经过一番雕琢之后,人物形象自然会变得鲜活动人、富有立体感。
例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事例的选择是很好的范例。《背影》父亲背影的细节刻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通过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和父亲不顾年迈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的爱。如果我们能选择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并对人物动情点进行精雕细琢的描绘,那情感自然融入,真挚感人。
④表达要有创意
四、有创意的表达。在谋篇布局上,可别具一格。
例如:转换视角,可从病毒角度来看逆行者抗击疫情的活动,表现逆行者勇敢和智慧的品质,也可通过武汉的自述,经受犯病的痛苦,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驰援下艰难获得重生的经历,来表现大爱无疆众志成城主题。结构上可采取镜头组合式或者小标题式,达到全面深刻表达效果。当然文体选择,我们可用书信体,直接与人物对话,直抒对人物的敬佩爱戴之情,也可日记体,来客观叙述,真实感人,也可通讯报道,甚至剧本、帖子等等。但不管选择哪一种,一定要恪守两个原则:一是为中心服务,二是自己擅长。
以上内容,主要针对“聚焦人物故事,书写‘榜样’精神”命题方向的备考建议,对“疫情”作文还得留意其他命题方向,比如人与自然、谣言与真相等方面的思考。
整理:南都记者 叶斯茗
编辑:刘兰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0广州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