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东莞两所特殊教育学校将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0-06-23 22:02

根据东莞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园区、镇(街道)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逐一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安置工作。

据了解,今年秋季,东莞启智学校和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都将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和学位,进一步满足全市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

全面排查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相关情况

据了解,根据《东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到2020年,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到97.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15年教育。

《通知》指出,各园区、镇(街道)残联部门要以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信息数据为基础,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调查登记、统计录入、建档造册,及时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相关数据和情况,并协助做好家访和入学动员工作。

同时,各园区、镇(街道)教育部门要会同本级残联部门共同对未入学名单进行核实,查缺补漏,全面排查掌握辖区内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数量和残疾情况,做到“一个不漏”,形成本地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台账。

大力推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通知》要求,各园区、镇(街道)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落实“一人一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逐一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安置工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年龄与当地义务教育入学年龄相同,因身体等原因需缓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可以免学、缓学。

其中,在大力推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方面,优先安排能够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接受普通教育的中轻度视力、听力、肢体(含脑瘫)、智力、言语、精神(孤独症)及多重等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或者到指定的具备随班就读条件的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对于学习和生活上需要特别照顾的残疾学生,优先安排到辖区内有资源教室的普通学校就读,并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支持和服务。

此外,还要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今年秋季,东莞启智学校和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都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班额和学位,进一步满足全市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同时,从今年起,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工作由市教育局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进行网络预报名,统一时间集中进行教育评估和教育安置。各园区、镇(街道)对于不能在普通中小学接受教育的中重度视力、听力、肢体(含脑瘫)、智力、言语、精神(孤独症)及多重等残疾儿童少年,可以推荐到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报名入学。

同时,将继续大力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通知》要求,对于需专人护理、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各类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各园区、镇(街道)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残联部门,通过送教进社区、进家庭等方式,共同为学生提供规范、有效的康复训练、教育康复等服务。送教的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要将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学校学籍统一管理,并建立送教档案。

今年底 每个镇街至少建设2间资源教室

《东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还提出:到2020年底,每个园区、镇(街)至少建设2间资源教室,各园区、镇(街)招收5人以上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基本实现资源教室的全覆盖。

为此,《通知》要求,各园区、镇(街道)教育管理中心要继续做好资源教室的建设和运作管理,聘请专(兼)职资源教师,改善随班就读学生的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便利。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对残疾学生重点帮助,确保教育资助不漏一个残疾学生。

此外,东莞市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要充分运用和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要加强对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送教上上门的巡回指导,提升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东莞融合教育的深入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编辑:韩成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