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传统文化,深挖历史瑰宝价值,6月27日上午,伦教街道在张镇孙祖地熹涌举行“状元张镇孙像揭幕暨顺德科举展览、张镇孙纪念馆修建启动仪式”。据介绍,张镇孙是宋朝广东唯一的状元,也是顺德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此次树立张镇孙铜像,筹建张镇孙纪念馆,就是要通过传承历史名人精神,弘扬伦教传统文化,深挖历史瑰宝价值。”伦教街道党工委书记卢德全表示。
顺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郑卫红,伦教街道党工委书记卢德全,伦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少玲,伦教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黄锐建等区、街道领导出席了此次揭幕仪式并为张镇孙像揭幕。
据介绍,张镇孙铜像总高5米,由著名雕塑艺术家陈伟雄先生设计制作。而张镇孙纪念馆将在熹涌村选址筹建,计划于2021年12月建成。纪念馆集展示展览、学术研究、休闲旅游、教育研学等功能为一体,将打造成为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成为对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张镇孙不仅是宋朝广东唯一的状元、顺德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他所秉持的“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更与当今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主题遥相呼应。”揭幕仪式上,卢德全表示,伦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此次树立张镇孙铜像,筹建张镇孙纪念馆,就是要通过传承历史名人精神,弘扬伦教传统文化,深挖历史瑰宝价值,“伦教有文化振兴的自信,要进一步深挖伦教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名片,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同时,伦教有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珠宝首饰、香云纱等美丽产业发展迅猛,设计人才不断涌现,陈奇亮获评佛山市最年轻的“大城工匠”,都将传承、发展伦教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美丽产业文化,建设伦教珠宝时尚小镇。”
揭幕仪式后,顺德科举展览也在熹涌文化广场展出。展览以图文展架为科普载体,带大家梦回古时,认识并感受在中国实行整整一千三百年,至今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选贤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科举制度。
“顺德第一位状元、南宋唯一粤籍状元出自伦教熹涌,是具有历史考究意义的。推崇状元文化,意为追寻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追求在当代社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伦教一直致力于文化深度的挖掘与系统整理和广泛推广,从千里驹故居到鸣石花园再到月池何公祠,以及香云纱文化的整理、羊额历史文化的整理,呈现出精、深、细的特征和引人注目的成果,体现出历届政府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与对独有资源的充分运用。”历史文化学者李健明如是说。
“科举展览我还是第一次看,感觉特别震撼。这样的展览很有意义,我还想带家里的孩子来看看,让他学习古时状元发奋图强、爱国爱家的精神。”现场一位参观者说。
相关链接:回顾状元张镇孙的历史岁月
据《顺德县志》记载,张镇孙号粤溪,今伦教熹涌人,自小便在广州长大成才。
在广州,有个地方叫状元坊。相传,张镇孙少年时代就是在度过。张镇孙天资聪颖,过目成诵,文采风流,声闻乡里,人们目之为神童。张镇孙中举后,广州就流传着一个童谣:河南人见面,广州状元现。
那时候,珠江两岸河面极宽。奇怪的是,1271年,岭南大旱,珠江河面水流变窄,两岸居民都可徒步下河,彼此竟可看到对面人,也是在这年,深秋赶考的张镇孙夺魁天下。人们忽然想起这首流传的童谣,觉得十分神奇,于是成为一时佳话。
在张镇孙的文集《见面亭集》中,诗歌极少。原来张状元下笔如神,却拙于诗词。但中状元那天,按惯例状元宣拜后,中官催索谢恩诗,宫女倚机以待,诗成即织于锦绣中,进献圣上。鳌头折桂那天,春风得意的张状元诗情泉涌,挥毫如飞。留下一首珍贵的状元诗:
当宁宵衣物得贤,草茅何足副详延。
天人要语垂清问,仁敬陈言上奏篇。
愧乏谋猷裨乙览,忽惊姓字首传胪。
乾坤大德知难报,誓秉孤忠铁石坚。
张镇孙高中状元那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厉兵秣马,觊觎南方。当时的南宋,歌舞升平。张镇孙出任秘书监正字,后为校书郎。贾似道时任丞相,想拉拢张镇孙,但张镇孙不为所动,于是他被外放任浙江婺州通判。
咸淳十年(1274年),伯颜统率大军兵临都城,当时兵散官乱,一团乱麻,张镇孙职微言轻,手无兵马,只好带双亲南归。第二年,赵正为帝,是为端宗。当时广州已陷,溃军星散,他们推举张镇孙为元帅,抗击元兵。后来,赵正来到陆丰一带,忽然想起状元张镇孙,于是匆匆召见,特赐他为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张镇孙领命率兵,回师杀敌。
次年,张镇孙率军围攻广州,守将孙雄飞弃城逃遁,张镇孙收复广州,举城欢庆。此时文天祥也占领梅州,陆秀夫攻克潮州,颓势略有回挽。但元兵再度强攻,宋军抗击无力,张镇孙率兵在珠江上与元兵鏖战,终因兵乏将损,败退城中。他们守城数月,民无食可寻,只得掘穴捕鼠,张网罗雀。张镇孙目睹市民艰苦难堪,更担心城破遭屠,于是他提出自己出城受缚,但唯一条件是不得伤害百姓,于是广州市民得逃一劫。
后来,张镇孙在解往京城路上趁敌不备,自杀殉国,用生命回应金殿对廷时“誓秉孤忠铁石坚”的诺言,成为人们称颂的忠义贤才。千百年来,后世都以各种方式铭怀这位遗德施恩,拯民厄难的张状元。
而后,张镇孙后人一直将伦教熹涌视作祖地。张氏八世后人张戟于明天顺年间中进士,并于天顺八年(1465)在熹涌修建张状元祠,明正德九年(1515)十一世孙兆鳌又主持重修。当时还有一篇黎暹撰写的《重修张状元祠碑记》,对其学识人品极为推崇,如“公以间世之才,诞膺魁选......公为毛族中之鳞可也,谓公谓鳞族中之龙亦无不可也”。清雍正五年(1728)朝廷宣布再度重修,成为顺德一大名胜。
至今,张氏后人仍散落于熹涌村。
采写:南都记者陈飞龙 通讯员 张禄友
编辑:陈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