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一个帝国在河岸诞生,《泰晤士:大河大城》出版

南方都市报APP • 生活
综合2020-06-28 15:52

继《伦敦传》之后,英国国宝级传记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的又一部力作《泰晤士:大河大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引进出版。该书通过为一条河流作传,将河岸诞生的英伦历史、文化勾勒得水灵动人。

《观察者报》评论说:“书中闪耀着阿克罗伊德从泰晤士河中打捞出来的金块的光芒……你也许会认为这位被荣誉环绕的作者,天生就是要写这本与众不同的书的。”《出版人周刊》则认为:“以优雅而博学的笔触,阿克罗伊德将有关泰晤士河的各种材料进行了精心编织,为这条著名的河增添了新的自豪。”

image001.png

彼得·阿克罗伊德,1949年生于伦敦,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他曾为《旁观者》担任多年文学编辑,现为《泰晤士报》首席书评家、皇家文学学会成员。

在英国文坛上,彼得·阿克罗伊德可以说是最多产、最多面手的作家。他至今已经出版著作近六十种,其中小说、传记和历史著作三足鼎立,同样出色。《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奥斯卡·王尔德别传》获1984年毛姆奖。作者的重要作品还包括《伦敦大火》《霍克斯默》(获1985年的韦特布里德奖和《卫报》小说奖)、《艾略特传》(获1984年韦特布里德奖和海曼因奖)、《狄更斯传》(入围1991年NCR图书奖)。除此以外,他还获得著名的英国惠特贝瑞传记奖,英国皇家汉密特奖,英国布莱克小说纪念奖,毛姆小说奖,南岸文学奖等。

4e34452122bed6053a3064a07868e8b0.jpeg

英国国宝级传记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

在《泰晤士:大河大城》一书里,阿克罗伊德追根溯源般地把泰晤士河这幅神圣的画卷缓缓铺在我们面前,从她的过往,她的万物生灵,她独特的味道和迷人的色彩,到她的文化、法律、代代相传的魔法和神话,再到她的文学、贸易、气候,她的日生日落,潮涨潮汐,无一不是那样的魅力无穷。阿克罗伊德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通过一条英国的母亲河来陈述一部流动的城市历史,作者广博的学识,扎实的学术能力,以及带有英伦绅士般的文笔引领读者似行舟于泰晤士河之上,走进英国城市文化的褶皱之中。

凯瑟琳·斯沃鲁在为该书写作的书评中说:“215英里长的泰晤士河浓缩了伦敦的历史——一段以其河流为中心的城市史。写过多本小说与传记的彼得·阿克罗伊德,以其惯常的雄辩与彻底,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是这样。《泰晤士:大河大城》是其《伦敦传》(2001)的姊妹篇,并且与前作相同,他让写作对象充满生命,像个活物。”

同《伦敦传》一样,阿克罗伊德在《泰晤士:大河大城》中也是以架屋迭床的方式,将事实、数字和故事一层一层垒起来。每一章的时间跨度往往很广,譬如在与天气有关的一章,同一页的内容包括第一次有记载的冰霜节——每逢泰晤士河少见地冻住之时,伦敦人在河上举办的游乐活动——那是公元695年,以及2003年的第一个月,泰晤士河大坝在一个月之中就被迫关闭18次,以防止发生洪水。其余的章节包括河岸酒吧、河上的体育活动与休闲花园、作为粪坑、垃圾站及疾病孳生地的泰晤士河——引起1854年霍乱大流行的水源问题,直接被作者指向泰晤士河。在名为“死亡之河”的部分,包括一个具有奇怪的吸引力的章节——讲述泰晤士河如何累积了越来越多的与尸体相分离的头颅,以及有关谋杀、自杀及在黑暗、冰冷而危险的河上意外溺死的各种历史。

“在伦敦的犯罪史上,”阿克罗伊德告诉我们,“没有一例有关罪犯游过泰晤士河而逃脱追捕者的记载。” 在名为“艺术之河”、讲述绘画、音乐与文学的部分——包括卡纳莱托、惠斯勒、亨德尔、雪莱还有其他人——阿克罗伊德在谈到狄更斯的时候,也是同样暗示着危险的语调:“从未有作者如此出色地把握住了泰晤士河令人忧伤也使人害怕的一面。这是一条秘密之河,一条浓雾与烟尘之河,一条夜晚——因此也意味着神秘——之河。”

同时,凯瑟琳·斯沃鲁也指出,书中的大量细节——经济的、艺术的、历史的、政治的、地理的、神话的、地质的、生态的、气候学的、水文学的——令人炫目,虽然潜在地也会有读者被信息淹没的危险。读者可能更愿意在《泰晤士:大河大城》中先稍微试水——而不是一下子猛扎下去。好的读法是在各自独立的章节之间,挑选对自己最有吸引力的来进行阅读。

凯瑟琳·斯沃鲁说:“不管你采取何种方式,阿克罗伊德对其写作对象的热情,确保了这本书不会令你感到枯燥。阿克罗伊德为其’大而全‘所付出的代价,是其涉猎的广度影响了写作的深度。……这是为阿克罗伊德这本书所提供的丰富性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来源:南都文化

编辑:罗雪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