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翁贝托·埃科的小说《布拉格公墓》由文铮 、娄翼俊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它被称为埃科继《玫瑰的名字》之后最棒的小说,“一部关于偏执狂、偏见和伪造的悬疑作品,让我们得以通往一个充满城市街道、奇异轶事、美食菜单和阴险思想的世界。”
翁贝托·埃科(1932-2016),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小说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博洛尼亚大学教授。著有大量小说和随笔作品,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布拉格公墓》《试刊号》和《密涅瓦火柴盒》等。
《布拉格公墓》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主人公西莫尼尼一觉醒来,发现忘了自己是谁,失忆的恐慌与不安让他决定仿效弗洛伊德,对自己进行精神治疗。他通过写日记的方式,逐步从记忆的迷雾中寻回那个孤独的童年,被生活抽打的青年,以及在成为秘密警察的眼线以后,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背信弃义、随意出卖朋友、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人。
他为各方所用,周旋于秘密警察、教会、阴谋家、革命者和御用文人之间,在半个欧洲从事间谍活动,策划暗杀,伪造反对犹太人和共济会的文书,谋取钱财。但正是他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居然成为十九世纪后半叶整个欧洲政治和历史发展的导向。
该书悬念迭起,令人不忍释卷。相较于《玫瑰的名字》而言,《布拉格公墓》的历史背景放在了十九世纪后半期,读起来不算陌生。主人公西莫尼尼是一个颇有魅力的人物,他是意大利贵族的后裔,一个伪造文书的天才,一个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间谍,一个不择手段的混蛋,一个寻味顶级美食的饕餮之徒。他带着极大的偏见和仇恨,他恨意大利人、德国人、法国人、犹太人……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忘了自己是谁,他战战兢兢地与自己的另一重人格通信,试图解开自己身上的谜团……
《布拉格公墓》是埃科小说元素的集大成者。伪造与阴谋,密教与奇闻,偏见与仇恨轮番出场,环环相扣,令人读起来目不暇接。出版以后,它被欧洲多家媒体誉为埃科继《玫瑰的名字》之后最精彩的小说。
据悉,《布拉格公墓》出版后极为畅销,仅在意大利一国,《布拉格墓地》出版短短两个月就已销出了23万余册。《周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一部无与伦比的小说!《玫瑰的名字》中的有趣构想和赤裸裸的历史情节,让它在八○年代扬名国际。埃科大师在这本书中,再一次精彩重现!”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