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位于广西、云南的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以下简称产地仓)已全面运转。
今年之内,阿里巴巴数字农业还将在四川、陕西、山东建设三个产地仓,形成全国农产品五大集运枢纽,并在多个省会城市打造20余个销地仓。“产地仓+销地仓”模式,一张数字化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将初步成形,一年可以支撑100万吨生鲜农产品新鲜送往全国餐桌。
数字化分拣,效率较人工提高124倍
6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位于广西、云南的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以下简称产地仓)已全面运转。
据悉,广西、云南的产地仓建在南宁、昆明机场附近,空运、陆运便利。也是广西、云南规模最大的农产品集运加工场所。广西仓一期日发货能力近300吨,云南仓一期日发货能力约150吨。主要涉及生鲜类农产品,沃柑、火龙果、百香果、石榴、芒果、凤梨、木瓜、紫薯等数十种。
数字化是广西和云南两个产地仓的最大特色。据了解,数字化中控室可随时了解两省农产品数据和入库情况;水果被送上四通道的分选设备,如同做CT,光电分选机可以测出每一颗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洁度,是否有霉斑、橘皮和划痕。至于水果果径,更可以精确到毫米,重量精确到0.5克。
(阿里巴巴广西仓内的数字化分选设备,能精准判断出水果身上有多少瑕疵)
效能是产地仓的关键因素。据悉,在昆明产地仓的双通道分拣线,熟练工一天最多能分拣出450公斤水果,而分拣线一小时就能将7吨水果“分门别类”。效率是前者的124倍。从农产品转变成商品,涉及分选、品控、装箱、打单等诸多流程,而数字化和自动化的产地仓,完成这一系列流程,只需要两分钟。
(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广西仓内,大型水果全自动分选线)
2019年,我国农产品总产量19.80亿吨,其中生鲜农产品产量超过11亿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小云曾介绍,生鲜农产品影响农民收入的弹性最大,由于存在保鲜和腐烂问题,无法及时销售的生鲜农产品损失可达20%-30%,而这一损失主要由农户承担。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数字农业事业部总裁侯毅表示,阿里巴巴的产地仓,可以大幅缓解农产品的损耗问题。“数字农业是在农业的生产、交易、物流供应链的过程当中全部由数字去有效的记录,那我们就可以对农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对农业的生产结果进行有效评估,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以后,一定能够快速地缩减供应链的链路,降低销售的成本,提高零售的效率,更加提高我们生鲜商品的品质。”
阿里全国布局5大产地仓和20余个销地仓
据悉,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成立于2019年10月,是阿里巴巴集团下属的一个独立的事业部。今年之内,阿里巴巴数字农业还将在四川、陕西、山东建设三个产地仓,形成全国农产品五大集运枢纽。
在成立之初,阿里表示数字农业事业部要聚合阿里经济体13个业务生态力量做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此,侯毅向南都记者介绍,“考拉、饿了么、支付宝、淘宝、天猫、盒马、大润发等为事业部提供了农业销售端,销售的渠道是今天数字农业所要服务的对象,也是数字农业主要销售承载的载体;阿里云等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持,我们所有的结算平台、交易平台都是放在阿里云的;蚂蚁金服、支付宝为农业事业部提供了供应链金融;最后菜鸟提供了我们整个第三方的干际线运输,包括快递的支持,以及底层的技术支持。”
对于数字农业基地和盒马村的关系,侯毅向南都记者表示,“数字农业跟盒马是一个整体,更多的是数字农业承担了盒马村的建设、规划和运营,盒马本身是承担了数字农业盒马村里面一部分核心商品的销售。”
侯毅表示,除了今年在全国建设五大农产品产地仓之外,阿里巴巴数字农业还计划在全国多个省会城市建设20余个销地仓,目前,一半以上销地仓都已运转。“产地仓+销地仓”模式如同一个个大、小中转站,阿里数字化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将初步成形,一年可以支撑100万吨生鲜农产品送往全国餐桌。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实习生 金理琦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