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化解纠纷,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揭秘舆情危机背后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07-02 21:57

WechatIMG10.png


谈到曾经处理过的医疗纠纷,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落了泪。

这眼泪是为小患者及家长而落。从医务科科长,到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说,在医务科工作的五年,改变了他的人生。

强大的共情能力,让麻晓鹏在处理医患纠纷时,更能站在患者这一方去考虑,从而赢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如今也是一名医院的管理者,麻晓鹏在亲历医院的多次舆情危机后,对医院的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放下手术刀,“改行”干行政,

是不是浪费?

麻晓鹏去医务科工作,是一次偶然。没想到,一干就是五年。

刚到医务科,他就碰上了轰动全国的“八毛门事件”。当时,新生儿陈某因腹胀转入深圳市儿童医院治疗。医生诊断,患儿疑为先天性巨结肠,建议行造瘘活检手术。

但家长拒绝手术,带着孩子到广州某医院就诊。随后,家长向媒体爆料,认为深圳市儿童医院过度治疗,“要花十几万元的手术,广州医生只用了八毛钱就治好了。”

报道出街后,全国舆论一片哗然,从媒体到民间全是声讨之声。

“八毛门”事件后,深圳市儿童医院5天内接连出现了三起家长拒绝手术治疗的病例。这在以前是非常罕见的。

麻晓鹏站在风暴中心。作为一名医生,在详细查看孩子的诊断材料后,他坚信:接诊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随后,医院对外做了积极的回复。

事发后一个月,该名患儿在武汉同济医院再次被确诊患先天性巨结肠,并做了手术。在事实面前,家长正式向深圳市儿童医院发出道歉信。

深圳市儿童医院作出了“教科书般的回应”:在对患儿家长表示理解的同时,提出“如果孩子回到深圳,医院将继续做好医疗服务”,呼吁媒体不要过多打扰孩子及家长。

即使过去将近9年,这件事还是给麻晓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开始反思医院危机公关理念与机制的缺失,同时建立起一套颇为有效的涉医危机公关防范与处理机制。

一手抓医疗质量管理,一手处理医疗纠纷,麻晓鹏在医务科的历练中得到成长。然而,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去医院干行政,是不是一种浪费?“曾经有一个患儿家长对我说,以前你当医生,能救不少孩子;你改行做行政了,业务也荒废了,这要少开多少刀,少救多少人啊?”

但是,后来这位家长在媒体上看到麻晓鹏处理的几宗医疗纠纷后,给他发来信息,“我现在觉得,做一个好的医院管理者,把医院管理好了,可以救更多的孩子。”

接任院长后,麻晓鹏坦言“压力挺大”。“医院每天承担这么多的门诊量,这么大的手术量,医疗质量、安全必须始终放在第一位。哪怕是做一个小手术,每次做时,还要跟第一次时那么小心,永远保持警惕的心,不能放松。”

麻晓鹏深深体会到,很多医疗纠纷源于医院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制度不完善,沟通不到位,引发患者家长不理解。所以,他经常跟年轻医生说,在工作中,最简单的一条——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家长,你孩子生病了,你怎么想?按照这个想法去做,就不会有这么多医患矛盾。

“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药物、手术刀和语言。”麻晓鹏说,医生不要做点火者而是要做灭火者,沟通要有技巧,把语言这个“法宝”用好。这并不难,关键是有没有用心。

实际上,这几年深圳市儿童医院从领导到员工,观念都在改变。2016年“罗一笑事件”发生时,医院从容应对。由于医院处理及时、直面质疑,这一次,大众对儿童医院充满信任。


治病之外,应有人文关怀,

如何打造有温度的医院?

在处理医院危机时,麻晓鹏所仰仗的最大力量,其实是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

他认为,医院文化,第一个是医疗安全文化。医院构建了“以个人(岗位)为基础,以科室为核心”、院级科级两级的质控体系。院长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医院还将安全制度转化为安全文化,要求每一个员工意识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最基本的核心。

“我们医疗领域,有这样的一句话,首先不要伤害,然后治好病。”麻晓鹏说,而治病仅仅只是一方面。作为专科儿童医院,麻晓鹏认为,还要践行医防融合理念,形成“防、治、管、教”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健康管理。以儿童意外伤害防治中心为例,数据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第一死因。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90%的意外伤害可以避免。深圳市儿童医院正在申请成立儿童意外伤害防治中心,组建专家团队联合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各级医院和社康中心,做好儿童意外伤害科普宣教及数据统计分析,开展项目培训,技术指导及考核评价等等。

这也是公立医院坚持公益属性,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做有温度的医院。”麻晓鹏说,医院还要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院和市关爱办一同策划的“深圳市儿童医院·Vcare关爱空间”项目,截至2019年底,患儿关爱空间服务了超过23万个家庭,开展了11370场公益活动。通过打造Vcare空间,有些孩子出院时不想走。

今年,儿童医院还在手术室打造了一个麻醉诱导室。“孩子要做手术时,离开父母的怀抱,不仅孩子哭,家长也跟着哭。”麻晓鹏说,为此,儿童医院建立了麻醉诱导室,通过高科技激光动态投影,把海底世界“搬”进麻醉室。患儿可以看到成群结队游来游去的鱼、形态各异的珊瑚等海底生物,再加上父母的陪伴,孩子会放松很多。这时,麻醉医生推注麻药,很快孩子就“睡”着了。


儿科医生紧缺,患者就医难,

如何破解?

儿科医生紧缺是一个全国性问题。“通过自己培养人才,未来儿科医生短缺现象会得到缓解。”麻晓鹏介绍,深圳市儿童医院跟汕头大学医学院共同建设深圳市儿科临床学院,联合培养儿科医学人才。目前已经招了三届学生,这批学生高考招收分数均高于一本线70多分,全英文教学,是未来儿科队伍中的精英。此外,麻晓鹏认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办医,可以满足市民对差异化医疗的服务需求。

未来可期的是,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预计在2023年9月投入使用,这也将缓解深圳儿童就医难。麻晓鹏介绍,2018年9月,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正式启动,目前正在进行基坑建设,规模达31万平方米,是现在医院的快一倍,床位有1500张(现医院1300张)。

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按照“一院二区”运营模式,纳入市儿童医院一体化管理。福田院区作为医院本部,将侧重于重点学科建设和医教研一体化发展,兼顾片区基本医疗的同时重点完成全市转诊的疑难重症病例,打造区域儿科医疗中心;龙华院区侧重于解决龙华及周边片区儿科基本医疗服务,并着力打造儿童保健健康中心。


医生外出多点执业,

作为院长如何管理?

2015年7月,深圳医生多点执业放开。2016年5月起,深圳注册的医师在办理多点执业时,不再需要经过第一执业地点审核同意。麻晓鹏认为,政策是对的,让医生利用业余时间缓解看病压力。但作为医院管理者,要把握一个度,让外出执业的医生,不要影响所在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

麻晓鹏对科室主任有严格要求,“如果要出去多点执业,就不要做中层干部”。在他看来,科室主任不光要承担医疗任务,还要兼顾科研、教学以及年轻医生的培养等工作。在本身工作量已经非常饱和的情况下,外出看病手术,势必会影响到本单位职责的履行。而对于其他医生,麻晓鹏认为,在不影响本身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外出多点执业,但希望不要影响工作。

管理好一家医院并不容易,深圳市儿童医院正走在“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医教研全面协调发展,打造有温度的现代化国际化高水平儿童医院”这条道路上,而麻晓鹏也提出了目标: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儿科医疗高地,努力开创儿童高质量医疗新局面。“我相信,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目标都会如期实现。”麻晓鹏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摄影:刘宇浩

编辑:陈欣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深圳企业如何转危为机、抓住新机遇?“掌门人高见”告诉你

7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