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侯玉晓 7月3日,中山市第四届“三名”工作室启动仪式举行。据悉,第四届“三名工程”共遴选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6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6名,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4名,工作室成员412名。会上还签订了《中山市“三名”工作室项目研究和教师队伍培养协议书》。
据统计,中山近年先后培养出正高级教师18人,省特级教师57人,省名校长4人,省名教师7人,省名班主任13人,省“特支计划”基础教育名师2人,市名校长20人,市名教师47人,市名班主任3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2人,省工作室主持人19人,合计192人。除去退休、转岗和身份重叠者外,在职在岗的现有76人。
市教育工委书记、局长彭晓新表示,如何为这批教育系统的高层次人才搭建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学术引领作用,让他们在全面提高中山校长、教师和班主任队伍的整体水平,推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贡献力量,这正是推进“三名工程”、成立“三名”工作室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据悉,今年初,市教体局启动了第四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和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遴选工作。3月初,启动了招募工作室成员工作,有939位校长、教师报名,共招收了412位学员。4月中旬,该局印发了《中山市“三名”工作室实施细则》,对“三名”工作室的目标任务、组建程序、工作方式、管理评价等进行了明确指引。本届“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主张进行凝练,提出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定位,并根据研究方向聘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导师,使工作室学员的培养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彭晓新介绍,“三名工程”聚集了中山最优秀的教育人才,为了有效统筹优质资源,推动名师带动战略,市教体局成立了“三名工程”领导小组,下设“三名”管理办公室,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特级教师等教育高层次人才搭建平台,指导“三名”工作室的活动,管理工作室日常运作。
他表示,要充分发挥“三名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把141位市学科带头人、17位省骨干校长、96位省骨干教师、706位市骨干教师、以及“中山市中小学青年干部‘3680’种苗工程”的116位学员等纳入到培养视线,形成省、市、镇三级联动,工作室成员和其他骨干教师共成长的双路线,让“骨干教师成名,名教师成家”,做实做强“三名工程”的“金字塔”,打造中山教师领军团队。
未来,中山市将深入实施“强师工程”,以中小学(幼儿园)“三名工程”为抓手,通过市、镇区(直属学校)建设工作室、工作坊,建立分工负责、职责明晰、相互衔接的中小学(幼儿园)高层次人才梯度培养体系。到2035年,培养数以百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校长、班主任),数以千计的卓越教师(校长、班主任),数以万计的骨干教师(校长、班主任)。
第四届“三名”工作室名单如下:
图片由中山市电化教育站提供
编辑:侯玉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