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二手车分析:质量问题遭曝光,日系保值率略下降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汽车
原创2020-07-03 17:28

最近,南都记者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了解到,6月份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正式出炉。在多重政策补贴推出的利好刺激下,汽车消费得到了一定的刺激,但由于疫情反复,二手车跨区域流通受到一定影响。而前段时间以多个日系品牌产生的质量问题持续发酵,也导致它们的保值率有所下降。

 

地方车展、补贴带动汽车消费     

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疫情期间,汽车行业持续得到政策支持,例如购置税减免、增值税减免、限牌政策放松等。

随后,地方性刺激政策也开始跟进,如深圳对外发布《深圳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措施的通知》,主要围绕放宽申请条件、扩大增购范围、给予财政补贴、提供停车优惠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其中针对新能源补贴最高可达4万元。重庆商务委也印发了《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通知》,在规定的要求售出和报废就车辆,并按指定要求新购车辆,每辆给予2000元市级财政资金补助,以电子消费券形式兑现发放”,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这些地方政策均有效拉动了汽车消费市场回升,对刺激新车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新车降价会影响二手车销量,一定程度上对保值率也会带来影响。

虽然上半年全国最大规模的北京车展,已经推迟到9月份,但接近年中,深圳、重庆等在区域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地方车展仍然正常举行。6月13日,重庆车展迎来全球80余个品牌参展;一周后,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吸引了102个汽车品牌,展出新车近1000辆。多个海外品牌更选择在此时发布重磅车型。同时,展会与补贴形成“组合拳”,车展现场签单态势更加明显。


疫情反复影响跨区域流通

二手车源与新车置换相辅相承,在国家几地方政府“促消费”的基调下,二手车市场已经恢复到去年同等量级。但有一个负面因素不可忽视,六月疫情有所反复,跨区域流通受限。这里面既包括人员的流动,也包括商品的流动,小规模的个体车商面临的生存压力更加明显。由于二手车同城交易存在“分流新车销量”的副作用,因此异地流通成为二手车市场必由之路。

1593764232363.jpg

从数据上看,二手车市场保值率维持稳定,二手车价格与上月基本持平。价格稳定的原因,主要是产品更新速度放慢。尽管新车仍在改款,但相比前两年“三缸”、“国六”等事件,2020年的产品更新步伐明显放缓。各级别车型保值率也有分化。中大型SUV和MPV这两类车型,由于能够满足更多的乘员人数需求,成为了今年备受关注的细分市场。

 

日系品牌频曝负面导致保值率略降

精真估技术信息有限公司副总裁崔璨指出,几大日系品牌质量问题集中曝光,使其口碑下滑,间接影响到保值率。像此前曝光的“本田皓影碰撞测试”、“丰田机油乳化”和“马自达异响门”等负面事件,对于这些品牌的形象或多或少都造成伤害。

其中,日产轩逸保值率为59.11%,环比下降2.8%。丰田CH-R下降2.4%。厂商一系列降成本的措施,反映出在“转换盈利模式”方面仍无进展。降成本虽然能够直接为厂商带来收益,但依靠后市场和服务盈利,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1593764367512.jpg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仍在苦于如何实现高端化。如今从保值率这个指标来验证,领克和魏派WEY的定价并不算虚高。和合资品牌比起来,多个自主品牌保值率已经达到合资Top10的水平,高端化定位初现成效。其中,五菱汽车的保值率依然领跑自主品牌阵营。

 

新能源车残值“品牌加成”痕迹严重

随着深圳、北京等地宣布追加新能源指标数量,限购情况有所缓解。新能源汽车逐步由“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导向”,市场更趋健康。长期来看,国内汽车市场须要“两条腿走路”,即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并重,C端市场与B端客户并重。纯电动车的保值率提升来源于两方面:首先是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接受程度提高,政策和厂商的大力推广才能收到效果。

1593764408360.jpg

另一方面,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提升,产品性能取得飞跃。比起纯电动车型,插电混动产品残值下降较快。由于比亚迪秦、荣威eRX5等车系已经换代,新车终端价已经开始影响二手车价格。

 部分车源已经由厂商按“同品牌置换”的方式回收。插电混动车辆当中,豪华品牌有明显优势,除了宝马起步较早,奔驰、凯迪拉克的插电混动车型也已经进入二手市场流通。这些车型的残值中,很大一部分是“品牌加成”。特斯拉一定程度上垄断了纯电动二手车,而其他电动车的二手车交易量很低,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插电混动车辆当中,豪华品牌有明显优势,除了宝马起步较早,奔驰、凯迪拉克的插电混动车型也已经进入二手市场流通。这些车型的残值中,很大一部分是“品牌加成”。


采写:南都记者 梁罗喆(文中数据由中国汽车流通转会联合精真估技术信息有限公司提供)

编辑:钟键挺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