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涌变靓了,绿道公园像“墟”一样热闹;党群文化广场建成了,村民发朋友圈“晒”幸福;道路变宽了,临街商铺租金翻番;大项目多起来了,创意园、大企业带来功能升级和更多就业机会;治安环境改善了,案件类警情大幅下降……
自2018年广州白云区启动大源村综合整治行动,这个著名的“巨无霸城中村”如今成功蝶变。以往基础薄弱,违法建设、治安维稳、环境卫生等治理典型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全面实施基层党建、社会治安、环境形态、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五大提升工程”,大源村形成了“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基层治理创新示范区”的宝贵经验。
大源党群文化广场。石建华 拍摄
强化党组织领导 全省率先推行“经济社建党支部”
位于白云区的太源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广州著名的“巨无霸”城中村,被称为广州“最大城中村”。村内现有常住人口约17万人,2019年村社集体经济收入5255.94万元。由于外来人口众多,物流发达,出租屋多,承担了巨大的社会管理压力。
“农村大量土地、资产掌握在经济社手中,但经济社管理体制却不完善,党的领导存在空白。”白云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源村曾经由于村党委组织领导力弱,村“两委”能力缺失,导致社会治理情况堪忧。
针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大源村全省率先将支部建在经济社上,疏集体经济组织领导“堵点”。一方面加强对经济联社、经济社及其负责人的领导,23个经济社全覆盖建立党支部,另外一方面推进农村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经济社社长任命制,把干部任免权牢牢掌握在区、镇党委手中。
目前,白云区1779个经济社全覆盖建立1704个党支部,全面领导经济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事务,打通重点工作执行落实“中梗阻”,把令行禁止体系延伸到农村最基层。
组织体系完善了,干部管理同样得跟上。据白云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区两级分别从公安、法院选派得力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区委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驻村工作队,全脱产3年开展党建工作专项指导。10名驻村干部组建成大源管理服务办,村党委新成立党建办,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区派驻大源村第一书记彭志良介绍,结合拆违、小散乱污清理、“三资”合同清理等,通过腾退物业、抽疏留白,大源村目前还建成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群文化广场,高标准建设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统筹打造党建办、党校分教点、“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党旗插到了群众家门口。在夯实党的阵地建设同时,整合家综、文化等各类资源,引入政务服务、社工服务等专业队伍,为长、幼、妇等群体提供多样化服务。
大源党群文化广场。石建华拍摄
支部建在网格上 “五长”模式实现精细化“微治理”
“如有从境外经广州口岸入境,以及经港澳台地区和市外口岸入境来穗且来穗前14天内有国外旅居史的租客,请大家及时上报。”今年3月下旬,大源村第35网格的网格员张俊龙在网格屋主管理群上发出信息,让各业主上报疫情登记信息。疫情期间,对重点地区人员的摸查、参加三人小组上门排查、居家隔离人员的服务与跟踪等所有工作,网格员都要参与其中。
像张俊龙所负责的网格,如今在大源村一共有111个,每个网格覆盖70-80栋楼房。111个网格每个网格建有支部或党小组,并划分了212个责任区,约280名本地党员和千余名流动党员按责任区履职服务。并建立网格党员微信群,每个党员均要去网格报到,参与网格治理及服务,建立“党委-支部-网格-党员”四级管理架构。
大源村网格员日常巡查。
据白云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大源村推动属地党建、出租屋管理、市政环卫、综治维稳、综合执法等各支队伍以及村居、经济社党员干部等工作力量向网格流动,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网格化管理联动运行机制,确保城市“六乱”、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问题即发现即处理。
在网格化管理中,大源村摸索建立起“党小组长领导、网格长负责、议事长协同、监事长参与、警长保障”的网格“五长”微治理体制,构建起社情民意沟通互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公共事务协商共议等工作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自治。整治以来,大源村上报网格事件30471宗,办结率100%,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在网格化的基础上,大源村进一步推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成村综治中心,提升治安管理技防水平。如今,大源村主干道和重点部位已全面覆盖人脸识别监控,各个主出入口安装车辆识别卡口,蓝牙门禁已覆盖全部3400余栋出租屋。技防设施的全面升级有助于精确打击和防控。数据显示,大源村的警情持续下降态势,2018年度同比下降23.9%,2019年同比下降20%。截至今年6月底,大源案件类警情更是同比下降29.8%。
大源村综治中心大屏实时显示辖区情况。南都记者 夏嘉雯 摄
全域环境、产业大升级 城市更新工作获认同
蜿蜒碧道通向竹林深处,山间流出的河水清澈透凉,河涌旁家长带着小孩戏水玩耍……在大源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徐永发没有想到,原来已被污染的沙坑涌还能恢复到小时候的样子。“以前的河涌又黑又臭,大家经过都捂着鼻子快速离开。现在整治好了,我现在都放心让小孩下水玩,周末还有外面的人带着小孩来。”徐永发说。
据悉,2019年以来,大源村强力推进涉水违建整治工作,将沙坑涌上游大源支流沿河的窝棚、工厂和小作坊全部拆除,并建成3.6公里的河涌碧道。如今,这里已成为村中老人、运动爱好者、大小朋友每天的打卡地。
沙坑涌的复清是大源村以“四治”推动全域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通过清违法建筑、清黑臭水体、清低效产业,完善公共空间和民生设施,大源村正逐步实现空间、功能、治理全面升级。
大源村沙坑涌如今已经复清。石建华 摄
据悉,目前大源村首期启动区更新改造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将采取“政府收储”和“更新改造”组合出让的综合治理模式,其中将收储容发物流地块面积约17.3公顷(260亩),改造旧村面积约24.02公顷(360.3亩),实现居住、产业、环境品质全面升级,政府、社会、村民多方共赢。
环境整治好了,产业发展也随之受到带动。位于大源村的都瑞直播基地,由旧厂房改造而成,如今已经成为网红直播带货的根据地。“我们目前正重点孵化档口主播,给予他们流量扶持,对接优质资源。”都瑞直播基地董事长余冠武介绍,大源村现有淘宝商户5000多户,但普遍对直播还比较陌生。直播基地除了提供硬件设施,还配套以运营服务,教会大家如何直播卖货,商户可以直接“拧货开播”。未来,这条全国闻名的“淘宝村”还将加快现代产业集聚发展,升级改造4个电商创意园,集聚进驻500多家电商企业,力争2020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国第一大淘宝村。
“以前部分群众对拆违不理解不支持,我们通过发动党员去做思想工作,进行教育,拆违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大源街筹备组副组长梁冠伦表示,通过对村社以及城市综合执法队加强党的领导,潜移默化影响村民群众,大源村的政治生态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如今,大多数群众都认同城市更新工作的确可以带领他们改善生活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图片由白云区宣传部提供
编辑:夏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