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非虚构写手继续“打擂台” 中大附学子组团写高考作文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0-07-08 13:22

网稿LOGO.jpg

南都讯 高考第二天,高考作文热度依然不减。南都非虚构写作平台陆续收到多篇学生来稿,对于撑管仲、鲍叔还是齐桓公,学生们有理有据,娓娓道来。

f2b046890d6c8d87b79dc1287914fcc.jpg

7月8日,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考点,考生们等待进场。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2020广东高考作文题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作文由初中生写,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起来看看!

首先是罗永浩同学的作品,他分享的是齐桓公的故事:

不计前嫌,方能称霸中原

中大附中初二8班学生 罗永浩

指导老师 叶海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在今天的读书分享会上,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不计前嫌,方能称霸中原。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的齐国公子纠与鲍叔辅佐的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在一次纠纷中管仲差点要把小白杀死了。后来,齐桓公即位,却并没有处置管仲,而是重用他,并最终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按理来说,齐桓公有足够的权力和理由来重罚管仲。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反而还重用。是他神志不清吗?不是,因为他知道管仲是个人才。管仲辅佐的是纠,不是齐桓公。因此,想要谋取齐桓公性命这个行为,是他忠于公子纠的表现。如果管仲不想射杀齐桓公,那才是真的神志不清。而齐桓公的“成就霸王之业”的梦想,要的就是管仲这样的忠义之士。

退一步来讲,就算是齐桓公真的对管仲恨之入骨,恨到每天晚上都因为这个睡不着觉的时候,但也不能把他怎么样。齐桓公刚刚即位,统治力量不太强大。对内有不少骚动还没有处理,对外有强国虎视眈眈着这里,如果齐国没有实力变得强大起来,就很有可能会被邻国瓜分,甚至是灭国;而如果不重用管仲,众多人才知道自己是个对仇人毫不留情的人,那那些与自己为敌的人才,很需要的人才,又怎么会效力于齐国呢?齐国又怎么可能强大起来呢?齐桓王的“成就霸王之业”又怎么可能实现呢?综上,齐桓公不计前嫌,重任管仲,并最终在逐鹿中原中成为霸主。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在自己有权力的时候,能干掉对手是再好不过了,让自己感受到一种极大的快感。然而,如果你发现对手是个神奇的军事天才,或者是一个管理人才,又或者是其他在未来能帮你大忙的人,为何不留下对手并重用他呢?这样做不仅能真正的“消灭”你的敌人,而且在未来还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帮你在困境中逃出来,帮你变得强大起来。宽容他人,不计前嫌,终究可以在未来各式各样的“中原一战”中称霸。

不计前嫌,这是历史上成功君主的永恒秘诀。唐朝武则天掌权的时候,骆宾王曾发表文章反对她。但当武则天看到这份文章,第一想到的不是把骆宾王抓起来重罚、杀死,也不是为自己辩解,而是赞叹骆宾王的字有多好看,懊悔自己并没有把骆宾王拉到自己阵营来。武则天对人才的这种让人难以理解的重视,使得众多人才纷纷为唐王朝服务,使得她统治的时期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中,起到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承接作用。

做人正应像齐桓公和管仲一样,对敌方势力的人才不计前嫌,重任他们,化敌为友,让他们为自己服务,才能在未来的其他斗争中,屹立不倒,称霸中原!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48c8097fcdda29bdb4c10ee090c7e38.jpg

再来看看认为“无鲍叔,无天下”的周顺铵同学交的答卷:

无鲍叔,无天下

中大附中初二9班学生 周顺铵

指导老师 叶海宇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读书会!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关于管仲、鲍叔牙和齐桓公这三位人物。

我认为,无鲍叔,无天下。若齐桓公当年没有听取鲍叔牙的建议,那么他还会记恨管仲一箭之仇,也不任用管仲,失天下矣。

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这么来看,似乎没有管仲,齐桓公就不能成就大业。可事实上,在鲍叔牙荐举管仲之前,齐桓公心里还有对管仲用箭射他的仇恨,而管仲又是他的竞争对手纠的老师,这令齐桓公十分为难。管仲有才能,如同一匹千里马,此时他站在齐桓公的对立面上,若没有伯乐的赏识,就不会有管仲发挥才能得地方。那么是谁给了管仲这个机会呢?是他的好朋友——鲍叔牙。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句话出自管仲之口,得以体现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管仲和鲍叔牙做买卖时多要分红,鲍叔牙觉得是他家中贫穷,合情合理;管仲三次做官,屡遭罢免,鲍叔牙认为是还没人赏识他的人才;管仲带兵打仗时,进攻时在最后,撤退时在最前,鲍叔牙认为是他要照顾老母亲,并不是贪生怕死。鲍叔牙多次维护管仲,只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友谊吗?当然不是,是因为鲍叔牙知贤善用,能像伯乐一样发掘出被埋没的千里马。

熊庆来教授被誉为“数学界的伯乐”。1930年,他在一本数学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数学论文,觉得华罗庚是位数学天才,于是破例让只有初中水平的华罗庚来清华大学,破格做助教工作,后来升为教授。在华罗庚担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时,他看了陈景润的论文,从论文中发现了陈景润这位数学天才,于是请到陈景润到研究所从事数学研究。数学接力棒如同鲍叔牙荐举管仲,管仲被齐桓公重用,最终齐桓公得天下。如果没有当时的熊庆来教授,就没有华罗庚和陈景润后来的成就。

疫情期间,大家被迫待在家中,后来疫情得以控制,才恢复现在的正常生活。这期间许多人都闷在家里,两耳不闻窗外事,殊不知这天下的太平,是许许多多的白衣战士用生命换来的。他们就如同鲍叔牙那样,没有他们艰苦的抗疫,疫情就得不到控制,天下就不会恢复正常。

《韩诗外传》中提到:“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鲍叔牙知道管仲的贤能,是智者:他推举管仲,是仁者:他让其辅佐齐桓公,是义者。鲍叔牙具备智、仁、义这些美德,他甘愿为了国家大事、为了天下太平,甘居其下。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发现管仲这样的人才并推举他,就不会被齐桓公任用,也就没有齐桓公那样的春秋霸主之位。

因此:无鲍叔,无天下。

谢谢大家!

3男.jpg

同样喜欢鲍叔的还有黄绎如同学,她说:”鲍叔有‘三贵’“,到底是哪”三贵“呢?

论鲍叔之三贵

  中大附中初二8班学生 黄绎如  

指导老师 叶海宇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的故事总是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思考与感触,材料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海纳百川、唯才是用的齐恒公、才能出众、辅佐君主成就霸业管仲以及识人慧眼、审时度势、团队合作的鲍叔,这三人中,我最欣赏的是鲍叔,正如“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的“三贵”在我脑海中久久萦绕。

第一贵,应是识人慧眼之贵。管仲原辅佐公子纠,非常恪尽职守,同时也功勋卓著,就在公子纠夺位失败、管仲身处囹圄之时,鲍叔却向齐恒公极力推荐他,并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鲍叔之所以敢于力荐管仲,说明他对管仲非常了解,对于管仲的治理才华了然于心。常言道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识才的慧眼是非常可贵的,连管仲自己都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的识人慧眼并向齐恒公的力荐,使齐恒公聚集了人才,为成就一代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贵,便是审时度势之贵。在鲍叔辅佐齐恒公坐上君王职位后,他并没有恃功自傲,而是保持清醒,寻找人才,为齐恒公成就霸业做出了不可估计的辅助。在齐恒公成为一国之主后,鲍叔作为他的心腹,自是希望能一直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位置,但是他却没有因此去排挤、打击他人,而是做出了一个让齐恒公都大为吃惊的选择:他不仅推荐了管仲——这个曾差点杀死了齐恒公的人,还让他顶替了自己的位置,甘愿做一出大戏中“配角”。鲍叔以大局为重,以才干为重,为齐恒公谋得了一名得力干将,也让管仲的才能为更多人所知。

第三贵,则是团队合作之贵。鲍叔打得一手好“团队配合”牌:鲍叔没有争着去当齐恒公的第一副手,而是让出位置给管仲,发挥管仲治理国家的卓越才华,让团队的配合与“性能”达到最高效率,让国家的运作更顺利。这便是鲍叔的智慧,以牺牲小我的私利换取“大我”——即国家的利益。形成了辅佐君主的团队,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力,管仲之力也”,这里的管仲之力,是管仲领导的团队之力。

材料虽说是一个春秋时期的故事,但读史以明志,鲍叔的“三贵”对我们当代人也非常具有启发:现今社会,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慧眼识才”作用尤为重要,不少国际大公司、国企,为了人才,不惜花费重金,不惜任何代价;做人做事要审时度势,不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更应以大局为重,为国为民之大局,才能展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展现出君子的宽怀大度;团队力量的发挥,不仅要有好的领头羊,还要出谋划策的军师、不折不扣的执行员,这样团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并取得成功。

这就是我的阅读感受,希望同学们不吝指教!

4女.jpg

再来看看夏一菲同学眼中的鲍叔是怎么样的:

君子成人之美

中大附中初二9班学生 夏一菲

指导老师 叶海宇

亲爱的同学们:

孔子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今天我想分享的,是鲍叔牙的成全。

鲍叔牙与管仲是至交好友。公子小白(即齐桓公)即位为君后,鲍叔向齐桓公大力推荐管仲,最终管仲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

鲍叔成人之美,成就了管仲。共同经商之时,他让利管仲以补贴家困;战场杀敌之时,管仲临阵脱逃,他知管仲惦挂老母而不是怯懦;管仲欲助鲍叔,却屡屡办砸,鲍叔却安慰他只是时机未到。他最是了解管仲的才能,他盼望令这块美玉熠熠流彩,他也真真切切点亮了管仲的前途,让这匹千里马得以恣意驰骋。毫无疑问,鲍叔牙如同管仲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不计私利、谦虚礼让,助力管仲大展拳脚,自己却甘居人下。如果没有鲍叔的成全,没有他微小却巨大的举荐,管仲即使有千里之能,也只能明珠蒙尘。

鲍叔君子成人之美,还成就了自己。成人之美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双方的共赢,也是君子完成自己、实现自己的一种方式。鲍叔大义举荐管仲,不但令管仲得以施展抱负,同时也是补偿自己想成为伟大政治家的心愿。在不经意之下,甚至留名青史。太史公也道:“世人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诚然,成全他人不是为了外界的赞誉,而是出于对才德的欣赏,对友谊的珍视,自身满足耳。正所谓,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以力所能及的力量去成就别人也是一种快活。我更想将管鲍之交比作大漠中的一泓清泉——流水给荒凉风沙以清冽宁静,茫茫沙漠也赋予滔滔流水以弥足珍贵。君子成人之美,乃相辅、相成、相长。

君子成人之美,更成就了齐国霸业。君子和而不同,即使之前各为其主,存在诸多分歧,面对家国大业,鲍叔牙率先摒弃了过去的恩怨,着力于齐国的新发展中。鲍叔调和了齐桓公和管仲的君臣关系,使得其包容各自差异,不计私利,都为了同一个目标——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努力。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何不也伸出一双手,成全身边的人呢?为人处世,要学会包容差异,真心相助——在同学满头大汗时,不妨递上一张纸;在讲演者语塞时,不若送上一阵掌声;在观点不合时,不妨耐心听完他人意见……君子成人之美不仅仅体现在言语之间,更落实在行动之中。

君子成人之美,于己、于人、于国,都是一件美事。

夏一菲.jpg

接下来是崔薇同学的答卷,她为鲍叔的无私点赞!

我为鲍叔的无私点赞

中大附中初二2班学生 崔薇

指导老师 胡艳丽

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刚才大家阅读了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典故:鲍叔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使齐桓公在管仲的辅助下把齐国建设成了十分强大的诸侯国,齐桓公本人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在这篇材料所讲述的三个人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具有崇高无私品质的鲍叔。

鲍叔无私于一心为国。管仲曾为助齐桓公小白的弟弟公子纠即位,差点把齐桓公射杀,因此齐桓公即位后对管仲十分仇恨,将其押在死牢,欲杀之以报一箭之仇。此时无人敢反对齐桓公的想法,只有鲍叔站出来替管仲求情并举荐他。他没有因为君主憎恨管仲而随大流,他劝诫齐桓公不计前嫌,为国选贤举能。这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正确思想。

曹刿劝谏鲁庄公,鲁国大败齐国;钟无言劝谏齐宣王,齐国在宣王的治理下繁荣昌盛;魏征劝谏唐太宗,辅佐唐太宗建立了国富民强的大唐。一位贤能的臣子,绝不以君主好恶论断之,而是为君主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这是心怀天下的无私情操。

鲍叔无私于知人善荐。他深知管仲是自己的挚友,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认为他一定能辅佐齐桓公成就霸王之业。最后确实如鲍叔所言,齐桓公在管仲的帮助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鲍叔并没有因避嫌而埋没人才,而是真诚地请求齐桓公任管仲为相。鲍叔可谓是管仲的“伯乐”,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了春秋大业,鲍叔帮助管仲铺平了齐相之路。此般“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之品格,难能可贵。

祁黄羊举仇人解狐和儿子祁午为县令,自此南阳人民安居乐业;公叔文子荐家臣为大夫,使卫灵公赞不绝口;而鲍叔推管仲为齐相,成就了齐国的强盛。正是•因为无私,才会不畏流言蜚语、不顾他人指点,惟贤是举。

鲍叔更无私于豁达大度。管仲比鲍叔更有才华,管仲成为阶下囚时鲍叔非但没有落井下石,还向齐桓公举荐他,甚至甘居其下,让管仲为齐相,成就了千古佳话。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不因嫉妒之心而疏远他、憎恨他,而是赏识甚至与之成为朋友,这是豁达;对有才华的人,不为一己私利而埋没他、掩藏他,而是助他展现自己的才干,这是大度。真正睿智贤能的人,不会吝啬自己识才的眼光。鲍叔有着常人所不及的宽广胸襟,有大度量,有大格局。正因如此,他才会有这样无私的精神。

管仲曾说:“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是鲍叔对管仲的了解,是管鲍间深厚的友谊,更是他大公无私的品质的体现。

感谢各位的聆听,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cw.jpg

“世人盛爱管鲍”,林芊绵同学则独爱齐桓公,为什么爱?

胸怀宽广纳天下

中大附中初二9班学生 林芊绵

指导老师 叶海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世人盛爱管鲍,我则独爱齐桓公。

仍记昔日齐公一匡天下,何等威风。世人皆叹齐桓公励精图治,九合诸侯,颇有秦王一统天下之势。更赞管仲足智多谋,献尊王攘夷之计,存亡续绝之策。若是没有了管仲,齐桓公很难成就如此霸业。而一切伟业皆与其胸怀宽广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齐公胸怀广于纳谏。管仲曾带兵追攻齐王且险些将其杀害,论其罪当诛。面对理当千刀万剐的仇人,齐桓公却选择了听从鲍叔牙的谏言,重用管仲。

齐公胸怀更广于用人。作出重用管仲之决策,必然不只是对鲍叔牙的信任,更需要招贤纳士之心。管仲作为罪人被带到齐国后,得齐桓公亲自盛情迎接。传他与管仲畅谈三天三夜,对于管仲的治国之能钦佩赞赏,遂不顾其罪人身份,拜管仲为相。若说鲍叔牙的举荐给了管仲一个展现的机会,齐桓公则是为管仲这匹千里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草原任其姿意奔跑。此后,齐公非常重用管仲,君臣同心,齐国昌盛。

要问齐桓公可曾后怕,定然是有的。但作为齐国君王,齐公心中还有家国人民。我想,这样的人,心中因有了天下和万千子民而胸有成竹无所畏惧。

纵观众多千古风流人物。论文韬武略,齐桓公自是不及唐太宗;论诗词歌赋,齐桓公比不上陈后主;论宅心仁厚,齐桓公却也敌不过宋仁宗。但从任用管仲的故事看,齐桓公展现了作为一国之君应该有的广阔格局和纳天下的胸怀,让人不得不赞叹他的眼光见识与胆魄才略。

再观今,疫情之下,中国展现了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宽广胸襟。这样的宽广不再仅限于家国,而是面向世界。我国已向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施以援手,或捐赠口罩和医疗设备,或派遣医疗队。国内的大小企业、民间组织和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也在努力为身处苦难的人民带去生的希望。

中国的胸怀广于系心天下,我们关心牵挂的从来不只这九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十四亿人民。我们在努力向前发展向上生长,同时我们也希望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共同发展;我们在努力建成小康社会,同时我们也希望世界上的其他人也吃饱穿暖平安喜乐;我们在努力提升军事实力,同时我们也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和平安宁。这大概就是中国共产党海纳百川之胸怀、心系天下之格局的体现吧。

江山如画,风物潇洒。古往今来,江山社稷,始终如一,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君王,胸怀宽广,心系天下,便得民心。

我的发言到此,谢谢。

2女.jpg

最后是周辰雨同学的作品,管仲的“仁”在她心里,熠熠生辉:

管仲之仁,熠熠生辉

中大附中初二4班学生 周辰雨

指导老师 胡艳丽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道法的璀璨思想文化于碰撞中熠熠生辉,新与旧的深刻制度改革在混乱中步入正轨,更有无数佳话诞生为历代国人传颂。其中便有齐国君臣三人——桓公、管仲、鲍叔——一个是“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个是“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一个笃于友谊,留名千古。司马迁曾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所以今天,我便跟大家讲讲管仲管夷吾。

管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子路曾说他“无能、无愧、无仁;不辩、不贞、不慈”,认为管仲先佐公子纠,纠死,召忽为死,而管仲不死,反而又拜倒在齐桓公麾下,是不忠不仁之举;而孔子却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事实上,管仲不死而致力于救国救民,知权而识时务一展抱负,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一种更大的“仁”。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三国时期,有“洧阳亭侯”郭嘉,史书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他在曹操帐下深得器重,多次凭借自己的料事如神,为人惊叹不已。而他原本却在袁绍帐下做谋士,因为深知自己的主子难成大事,才弃之而去。如果没有郭嘉的“择主而事”,历史上便少了一位“奇佐”,官渡之战中,曹操也无法如此顺利地大破袁绍。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也曾云:“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千里马辱于奴隶人之手,何等悲哀!可见,栖梧桐才是真凤凰,择明主才成真良臣。管仲不死,得桓公授以相国之职,一展才华,一匡天下,才是真“仁”。

虽言事君以忠,更以天下为重。关于“死节”,古今多少豪杰,为了“忠义”二字抛头颅洒热血。就拿公子纠之死来说,召忽追随主公同死,管仲投于桓公而不死,源于各人对“死节”、对“忠义”看法不同。召忽认为,辅佐君王,君在臣在,君死臣死,然而他死后只能成为一抔黄土,于民无益;管仲则说,自己是江山社稷的“臣”,不为一人而死,只为天下而活。朱子曰:“其利泽及人,则有仁之功矣。”只忠于一人,不论对错成败,是小“仁”,忠于天下,为民着想,才是大“仁”。以天下为重,是谓贤臣。

识时务者方为俊杰,展才华利天下苍生。识时务,并不意味着逃避、退缩,而是认清时代潮流,看透世事发展,做出正确的选择。布留索夫: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能,那就同时代一起前进;但是决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不识时务者,就好像在滚滚黄河水中逆流而上,在历史的车轮前妄图螳臂挡车。知难而上、固守本我可喜,但大多成为“烈士”;能够随局势做出正确的抉择的才成“俊杰”。当年我国内战时,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审时度势,为了全城百姓、无数珍贵历史文物能平安度过战乱,选择了和平解放北京,选择了大义。此后,他任水利部部长长达22年,作出重大贡献。只有认清形势,保全自己,才能有朝一日施展抱负,为江山社稷,为人民群众出力。一成不变,固守小我,是个人的“仁”,识时务一展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天下的“仁”。

所以我认为,管仲有大“仁”。生于千年之前,而不被“君死臣死”这等狭义的“死节”所束缚,忠于天下,忠于百姓,忠于心中的正道,在政治、经济、人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独到开拓和见解,鼎力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正如戴溪说:大抵有功于生民者,皆可以言仁。

zcy.jpg

11.jpg

微信扫码加入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小程序

12.jpg

执行:南都记者 梁艳燕 实习生 尹嘉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董晓妍,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0高考来了!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