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濒危物种之一的动物,也是中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中国境内野生象现仅存300余头。
当前全世界的野生亚洲象数量极少,但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亚洲象园”,这个亚洲象家族却过着幸福无忧的生活,安心繁衍下一代成为家族幸福的见证,长隆不断攻克亚洲象繁育的难题,现迎来了亚洲象的第三代之诞生。
孕期21个月,亚洲象终迎来第三代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副总经理蔡岭透露:长隆最初引进14头亚洲象,现亚洲象群的数目达到27头,成为国内拥有亚洲象种群最大的动物园;近期还欣喜地迎来了亚洲象的第三代之诞生。
记者从长隆集团求证到:近期,长隆亚洲象莉娜产下了一头公象,当时88公斤,经过近一个月的喂养,体重已达108公斤;另,长隆亚洲象伊拉也于近期顺利产下一头母象,刚出生时这头“巨婴象”体重已达108公斤。
大母象莉娜和伊拉均为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亚洲象种群繁育基地“自产”的亚洲象。这两头大象的孕期都是21个月。
懂“象语”的保育员锋哥见证了长隆15头象宝宝的诞生
读“畜牧”专业的保育员锋哥,一毕业就来到长隆。20年的保育大象经验,让他与大象家族有着深厚的感情。这20年来,他见证了长隆亚洲象园15头婴象的诞生。
在某天凌晨3点钟左右,他说“仿佛是有感应,当时莫名其妙就醒来了,然后就接到同事的报喜电话,莉娜生下娃了。”这种与大象的心意相通,妙不可言。
放下电话,锋哥立即赶回长隆“亚洲象园”。
当锋哥到达大象“产房”的时候,幼象已经可以站立着了,并且在母象莉娜的帮助下,顺利地允吸上了母乳。
与大象们心意相通是来自与大象们的日夜相守、细致呵护。
大象会通过不同的叫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尤其喜欢用鼻子对鼻子,甚至将鼻子伸到 对方口中“示爱”。大象还有一种“特异功能”——用次声波彼此交谈。而熟悉它们生活习性的保育员则懂得了这门“象语”。
锋哥介绍,“它们有部分的交流频率很低,我们人类是听不到的这种次声波;但我结合当时它们的动作和情景,可以判断出它们的交谈内容,八九不离十。”
锋哥可以亲切地叫出每头大象的名字;周到地照料这个庞大家族的起居饮食,比如“象草”每头大象就须进食250-300斤/天。
在旁人眼里大象是庞然大物,还有一定的“攻击性”;但在锋哥眼里,“大象们脚踏实地、忠厚聪明,智商等于5、6岁的孩子”。
正是有了“象爸妈”的24小时“陪护”,亚洲象才会代代绵延,健康茁壮。
动物专家陈淑青介绍,长隆的保育团队会每天24小时“监测”幼象的起居和饮食、精神状态;其中有2个重要的指标,其一看婴象卧地睡觉的次数和时长,一般是玩耍1-2小时就卧地睡觉休息一小时;其二是吃母乳的次数和时长,一般是1小时吸2-3分钟。小象基本是处于“吃睡吃睡”的状态,基本上是增重1.3-1.5公斤/天。青姐还透露,亚洲象们主食是象草,也喜欢吃细叶榕、香蕉、胡萝卜、椰子、苹果、哈密瓜等辅食。
广州有亚洲象们“向往的生活”
近期,关于亚洲象在部分旅游景区受到各种“虐待”的新闻不绝于耳,但在广州的“亚洲象园”,记者看到的是亚洲象们的欢乐愉悦生活,围观的游客称:亚洲象园是现实版的亚洲象们“向往的生活”。
长相呆萌逗趣的新生象宝宝,不管是进食或是玩黄泥巴,都令游客纷纷驻足,尤其是小孩子们站在“亚洲象园”前面,陪妈妈看着大母象莉娜和伊拉带着象宝宝的日常,孩子们会跟妈妈讨论起“妈妈带娃”的“家常哲学”:“妈妈,你看,象宝宝跌倒了,也要自己爬起来。”“妈妈,你看,象宝宝都是自己吃香蕉、胡萝卜的,不需要妈妈喂。”
在这里,亚洲象们24小时可以随意走动、戏水,在开心的时候会奔向同伴,用鼻子互相拥抱;调皮的时候,小象会用鼻子卷起水来向游客的方位喷洒;在这里,亚洲象极好的与游客相处,或独自漫步丛林,在水潭里嬉戏,悠然自得地享受广州的阳光雨露,干燥的日子里,还有“黄泥水”可以湿润皮肤。或也正因了这优异的繁育环境,让亚洲象在“模拟野生象家园”中生活和生产。
保育员锋哥透露,在“亚洲象园”,大象们生活幸福和谐、太平吉祥,不需要表演更不会被骑,住得好、吃得好还玩得好,这种“异地保护”很成功。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编辑:郭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