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用“城乡融合”破解发展难题,在下一轮城市竞合中抢占先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0-07-09 23:49

WechatIMG10002.jpeg

GDP突破3000亿,对南海来说,是城市能级的一次跃升,也是一个新征程的开始。

高质量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命题。如何破题?这是摆在3000亿南海面前的首要任务。过去“野蛮生长”的旧厂房、旧村居、旧生产模式与当下高速城市化进程,交织出不平衡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也是国内诸多城市的“通病”。

2019年7月31日,南海获批创建广东省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新鲜经验。手执“王牌”,南海提出了“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的目标。

或许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比喻:过去的40年,南海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把“房子”搭起来了。


WechatIMG9947.jpeg



破题

城乡二元架构问题

成制约南海高质量发展的“软肋”

曾获国际空间大奖的千灯湖,以及环湖矗立的广东金融高新区的现代建筑群,早已成为南海的城市地标之一。但假如我们站在2公里外的文化地标魁星阁,举目远眺,会看到紧邻千灯湖还有一大片低矮杂乱的旧村居和旧厂房。

这种仿若豪华样板间与简陋出租房“同框”的视觉冲击,突出的正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南海区区长顾耀辉用更直白的语言总结就是:城不城,乡不乡。

除了感官感受,一组数据更直接地道出了南海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南海的土地开发强度早已超过50%的“国际警戒线”,而南海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占现状用地一半以上,开发利用规划统筹不足,全区拥有村级工业园区612个,占现状工业用地接近六成,工业产值却不到10%。

无法否认,改革开放40年来,这些“野蛮生长”的旧厂房、旧村居,创造了南海作为“广东四小虎”之一的经济传奇。世易时移,如今它们成为了制约南海高质量发展的“软肋”,也是城市空间格局再造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纵观最近三年的南海政府工作报告,从2018年提出“加快新一轮城市更新十大示范片区建设,塑造城市新形象”,到2019年“要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难题,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格局”,再到今年“以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总抓手,全力打造一个出新出彩、走在前列的活力新南海”。如何在城乡之间找准融合点,一直是南海必须破解的难题,也是珠三角众多城市当下发展中正在面对的难题。

2019年7月31日,南海获批创建广东省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任务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方位谋划推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各领域的系统改革, 率先探索建立都市圈城郊经济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在今年1月,“掌舵”南海不到3个月的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在党代会报告提出,南海要继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将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作为南海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围绕腾空间、调结构、转业态、优环境的目标,大力推进连片工业园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

出招

夯基垒台 再造城市空间格局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喻成一座房子,夯基垒台的意义体现在空间格局的重构上。尤其是在新增土地不足而存量土地“沉睡”的现状下,城乡融合就是重要抓手。

高质量发展新空间,首先是行政地域上的发展格局构建。去年,南海被定为广东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试点之一,承担起为全省空间规划推进提供区级样本的任务。闫昊波在党代会中指出,要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构建“一轴一核两带”发展格局。

 “一轴”即千灯湖城市轴线;“一核”指狮山制造业核心区;“两带”指广佛同城连接带、西部生态示范带。依托长约12.8公里黄金城市中轴,将南海的城市发展格局拉开,同时推动南海区东中西板块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实现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集中。

南海全面优化城乡空间格局的基调已定,向存量要空间的决心也被激发。今年2月下旬,在紧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南海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巡查活动,钩机的轰鸣在7个镇街同步响起,拉开今年全区坚持拆除整理2.5万亩,力争突破3万亩的村改号角。“周边地区正以更大力度拓展空间、优化环境,如果我们不通过村改把土地空间腾出来、把城市环境整治好,就难以留引好项目、好企业和优秀人才,就会错失双区建设机遇,甚至错过一个时代。”闫昊波表示。

如果说,零散的村级工业园是南海重构空间格局的“点”、千灯湖中轴是“线”,那今年两会上南海也明确透露了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面”——城乡融合十大示范片区。十大示范片区覆盖全区7个镇街,总面积244平方公里,约占南海总面积23%。未来3年,南海将以城乡融合十大示范片区为突破口,围绕城市功能提升、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连片乡村振兴和特色廊道整治四类141个大项目,3年计划投资总额1004亿元。 

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更是指地理区位上的开放格局。过去的十年,南海在广佛同城建设中获得了大量红利,一条地铁广佛线,拉动了广州人才、资金、产业等资源的流动,也直接推动了千灯湖片区的现代都市颜值塑造,以及桂澜路“千米商贸长廊”的繁荣。

下一轮区域合作发展中,南海的红利从哪里释放?交通,仍是是开辟城市空间格局的利刃。一场“交通大会战”正在打响,目标是打造“湾区枢纽区域、西部交通门户”,构建“广佛一体、多网合一、高效畅通”的立体交通体系,面向湾区,立足南海,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

南海要向广佛全域同城拓空间,重点加快“番禺—南海—顺德”“荔湾-南海-番禺”两个启动区建设,配合推进广佛荟、香港理工大学(佛山)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4月20日,与广州南站一桥之隔的三龙湾南海片区交通规划建设传出重要利好:该区域正加快推进30项在建及近期拟建交通项目,其中包括三龙湾大道、番海大桥、佛山地铁2号线林岳车辆段、南海新交通项目(林岳段)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

南海还要向湾区拓空间,除了要利用好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打造南海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首要平台,目前,南海正实施广州地铁28号线西延至佛山西站规划研究。按照计划,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依托高铁、轻轨、地铁等高度集中的交通枢纽,积极链接广深港澳创新资源,创建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

出招

立柱架梁 打造“两高四新”产业

依托于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交通的便捷延伸,南海的城乡二元结构加速调整,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拓宽。夯基垒台以后,南海如何立柱架梁?过去依靠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为主导的粗放型经济模式早已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诉求,南海把目光聚焦于千亿产业集群、“两高四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隐形冠军。

2017年,南海有高企数量955家,2018年1523家,2019年达到1931家,占全市高企总数的40%,高企数量实现了两年翻番。去年,274家企业入选全市“专精特新 ”企业名单,涌现了109家制造业隐形冠军。这些数字呈现了一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的“基本盘”。

在南海区区长顾耀辉看来,南海近年来持续推动“两高四新”产业发展进入收获期,产业增加值累计达1042.2亿元,千亿产业集群蓄势待发。事实上,今年3月初举行的南海区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南海的这一部署已经颇见成效。26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440亿元,产业项目15个、载体平台类项目8个、商业类项目3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和产业园区平台类项目占了绝大多数。

从税收来看,“两高四新”产业作为地方经济的“梁柱”作用也日益清晰。去年南海471家纳税大户中,有115家是高企,占制造业纳税大户税收的63.5%;以此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实现税收43.1亿元,同比上升13.41%。此外,汽车制造业纳税额上升35.97%,医药制造业上升105.62%,装备制造业上升25.73%。

“两高四新”产业的加速集聚,南海提出要“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广佛共建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回望2010年落户南海的一汽大众,不仅成为年纳税超40亿元的“超级大户”,以一汽-大众为龙头,南海已经聚集起粤海汽车、福迪汽车、德联化工、文灿压铸、本田汽车零部件、爱信精机等超200家规模以上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和超50家销售企业,初步形成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和汽车销售服务的完善产业链。预计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一、二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将直接或间接带动2000亿元工业产值。

另一方面,近年来,南海通过开展靶向招商,先后引入总投资额达到118亿元的一汽-大众MEB电动汽车整车项目与一汽-大众MEB高压电池自制项目等纯电动汽车项目、重塑燃料电池及汽车项目,以及广顺新能源、泰罗斯、长江汽车、爱德曼、拜特斯特、海德利森等近20个氢能源项目,涵盖了从富氢材料及制氢设备研制、制氢、加氢,到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整车生产等环节,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初步成型。

进入下半年,如何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围绕“立柱架梁”开展招商,是摆在南海眼前的大事。南海既要积极承接深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溢出效应,也要统筹整合全区招商资源,紧盯日韩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加速引进一批优质高端产业项目。

要增量,也要盘活存量,同样考验着南海的智慧。当前,南海有4万家本土制造业企业,他们是南海经济的根与魂,当中不乏细分行业内的隐形冠军。如何通过技改和工业互联网为它们赋能,金融高新区集聚的大量金融机构和资本能否成为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后盾”,助力本土制造业企业实现“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跃升路径?政策引导尤为关键。

出招

添砖加瓦 营造都市范和田园味

“过去是人才跟着产业走,现在是产业跟着人才走,哪里城市环境好,优秀人才就往哪里去,创新资源就往哪里聚集。”今年的党代会上,闫昊波说。去年,南海斩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是对这座城市实力和颜值的肯定。

在城乡二元结构亟待打破的当下,“让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思路,正是南海打造“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高品质城市的抓手。这意味着要让城市更具都市味,即城市功能完备、城市形态优美,城市对乡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乡村更有田园味,提升人居环境,打造一批特色精品示范村(居)。

      

监制:王海军 王卫国

策划统筹:裘萍 何惠文 

编辑:黄琼红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关婉灵 刘军艳 姚建国

    

编辑:何惠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0佛山两会后观察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