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间我国调整本科专业过万次 这个专业有超六百所高校争相开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民调
原创2020-07-10 19:45

民调中心logo(原图).png

2020年高考终于落下帷幕。虽然还没放榜,但相信已有不少同学开始考虑填报哪些高校和专业。如果你还没听说过智能感知工程、合成生物学、区块链工程等专业,没关系,因为这些都是近5年新增设的本科专业;但如果你想报读同济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华南师范大学的统计学或者广州大学的信息工程,那你有必要重新了解相关高校的专业设置了,因为这几所高校的对应专业均已被教育部撤销。

南都民调中心梳理了教育部公示的2015年度至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以下简称《审批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近5年国内高校的本科专业调整情况,希望为广大考生选择高校及专业时提供参考。

5年间调整专业过万次,工科变化最频繁

根据教育部公示的《审批结果》,近5年来,除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外,全国高校本科专业共有11930次调整。其中包括新增备案9673次,新增审批966次,撤销专业1291次,具体涉及650个专业。参与专业调整的既有北大、清华等“双一流”重点高校,也有一般本科院校。

需要说明的是,在过去近5年的专业调整中,分别有52次新增备案专业和两次撤销专业属于第二学士学位。根据《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规定,自2022年起,所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布点将统一按照撤销处理。

从年份来看,我国高校本科专业每年都有超过2000次调整,其中大部分是新增备案专业。但自2017年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后,各高校撤销专业的次数明显增加。相信有不少高校希望通过优化专业布局、调整教学资源配置等方式,争取进入下一轮的“双一流”名单。

近5年我国高校专业调整次数统计

专业配图1.png

从学科门类来看,我国高校现有的12个学科门类均有专业参与调整。其中,工学类专业在过去5年新增备案3927次,新增审批287次,是新增专业最多的学科门类。同样新增专业较多的还有管理学、艺术学、理学和文学,这四个学科门类都在近5年内新增专业超过1000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个学科门类近年撤销的专业同样较多。工学在过去近5年共撤销专业345次,成为专业调整最频繁的学科门类。理学、艺术学紧随其后,分别撤销专业236次和206次;管理学和文学的专业撤销次数也较高。

近5年不同学科门类专业调整次数统计

专业配图2.png

相比之下,哲学和历史学的专业设置较为稳定。过去近5年,全国只有11所高校对哲学类专业作出调整,具体包括清华大学新增备案哲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中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8所高校新增备案哲学专业;山西大学新增备案伦理学专业;大连海事大学、仰恩大学撤销哲学专业。历史学类专业则有62次调整,涉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57所高校,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等7个专业。

此外,医学类专业虽然在过去5年没有新增备案专业,但新增审批专业238次,审批次数仅次于工学类。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增审批专业主要包括儿科学、精神医学、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等。特别是儿科学,近5年共有43所院校新增该专业,足见该领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两所“双一流”大学专业变化最大

具体到各个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云南大学是近5年本科专业调整最频繁的高校,调整次数均为45次,且两所院校都在“双一流”建设名单内。

不同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近年新增审批专业38个,新增备案专业7个,没有撤销专业。而且该校新增专业中有35个属于目录外新设的小语种专业,意欲培养大批外语人才。

而云南大学则似乎在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该校在近5年内撤销了28个本科专业,同时新增备案专业14个,新增审批专业3个。数据显示,撤销的专业中还包括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电子商务等其他高校争相开设的专业。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校于2015年才新增备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8年又主动将其撤销。整体来看,云南大学撤销的专业大多属于工学、理学和管理学;新增专业则多数属于工学和文学。

整体来看,过去近5年,全国共有51所院校的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在20个或以上;23所院校的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在5个或以上。除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新增37个专业、宿迁学院新增33个专业,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新增33个专业,扩展势头迅猛。

此外,数据统计还发现,全国共有14所院校近5年的撤销专业数量在10个或以上。除了云南大学外,河北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近5年的撤销专业数量都在15个或以上。

超600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再进一步细分至具体专业,统计结果显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近年新增次数最多的本科专业。该专业最早于2015年在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开设,在当年尚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外的新设专业。

截至2019年度,该专业共新增备案616次,新增审批3次,可以说是近年最受高校追捧的专业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专业在不同学校授予的学位门类有所差异:中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53所高校授予的是工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66所高校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

除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外,近年新增次数较多的专业还包括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网络与新媒体、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物联网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过去近5年共有16个本科专业新增超过100次,其中大部分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领域相关。

近5年我国高校新增次数较多的本科专业

专业配图3.png

另一方面,虽然工学是撤销专业次数最多的学科门类,但进一步分析各专业调整情况,近年被撤销次数最多的专业是艺术学的服装与服饰设计。过去近5年共有19个本科专业撤销次数在15次或以上,具体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教育技术学、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应用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等。

近5年我国高校撤销次数较多的本科专业

专业配图4.png

统计结果还显示,有部分本科院校近年主动撤销了一些公众眼里的“热门专业”。例如西安理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汕头大学、云南大学、贵阳学院这6所高校先后撤销了电子商务专业;云南师范大学撤销了软件工程专业;广州大学则撤销了工程造价专业。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在哪所高校,其新增或撤销专业都必然经过充分论证,并报教育部审批。公众不应该简单地用新增或撤销的数量来评价某个专业的“冷热”或发展前景。

如果一所高校某专业的教育质量不能达到目标水平,不管就业市场是否有需求,该专业都有可能被撤销;同时,高校也可能出于精简发展、管理优化等原因撤销部分专业。

另一方面,多所高校同时开设某专业,其中既有国家控点、人才需求旺盛等原因,但也不排除个别高校出于功利心理、为吸引考生而开设专业,该校不一定具备持续建设该专业的能力;甚至随着人才缺口逐渐得到填充,该领域可能又会陷入人才过剩、就业困难的局面。

因此,某一专业被撤销,并不一定意味着它是“夕阳行业”;某一专业遍地开花,也不一定意味着它前景广阔、就业无忧。考生在填写高校和专业志愿时,务必详细了解该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是否符合自身兴趣爱好和个人志向,深思熟虑后再作决定。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监制:谢斌 张纯

项目主持: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实习生 冯梦阳

数据来源:教育部

编辑:文轶然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