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兆宽带一年要价一万,宽带垄断为何成为老大难问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0-07-10 23:17

近日,媒体报道的“写字楼装宽带,一年10兆报价一万元”现象,引起舆论热议。7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微就此发文,表示高度关注,要求当地通信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抓紧调查核实,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整治、予以严惩。

写字楼的宽带垄断,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发商、物业公司和代理商造成的垄断,另一种是电信运营商制造的垄断,而大多数情况下,是二者的“合谋”。

009f0848e2a3486888f76e851ab875ad.jpeg

与住宅小区的情况类似,部分开发商在建写字楼的时候就没打算自己花钱配套宽带光纤等设备,而是会找一家电信运营商合作,由运营商承担硬件设施的建设成本,而开发商则保障这一家电信运营商在这栋写字楼的独家经营权,开发商能少花钱,运营商可以承包整栋写字楼的宽带业务,但消费者的选择权就被剥夺了。

另一部分写字楼的宽带垄断,则是由物业公司和电信代理商“合作”造成的,物业公司向电信代理商收取一定的费用,保障这家代理商对写字楼内物业宽带的“独家代理权”,而这些费用最终都会通过高额“入场费”的形式转嫁到租户身上,物业赚得盆满钵满,代理商也能完成高额KPI,只有租户叫苦不迭。

上述两种“合谋”对双方来讲堪称“双赢”,但实际损害的却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失去了选择权,甚至还可能要因此而承受不合理的高额垄断收费,以及运营商或代理因垄断而肆无忌惮不负责任的服务态度。更可怕的是,一旦写字楼租户要求自行签约别家电信运营商,甚至只是不通过指定代理签约同一家电信运营商,都可能遭遇要挟、恐吓,甚至剪断网线等实际威胁行为。

《反垄断法》明确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因此,参与制造宽带垄断的任何一方,都可能涉嫌违法。

写字楼宽带垄断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和提速降费的大方向相背离。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强调宽带的提速降费,也实施了很多相关的措施,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要求“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如果因为宽带垄断问题,而导致提速降费无法传导至终端,无法惠及消费者,那么,提速降费本身的意义将不复存在。

其实,写字楼宽带垄断,是个老大难问题。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宽带垄断”,不难发现10多年前就有媒体接连曝光北京的写字楼宽带垄断现象,当时也引起了工信部高度重视,责令北京相关部门严查事件,并要求各省彻查宽带垄断问题。然而,10多年过去了,明明有法可依,也有相关政策规范,决策层也多次表达重视,为什么写字楼宽带垄断问题还在?

这也许与多头监管、反馈失灵有关。由于写字楼宽带垄断通常不止一方“合谋”,消费者即使确定了“合谋”的双方,也难以举证,依靠个人的力量更难与之抗衡,即使想投诉举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渠道,很多时候只能选择妥协。

目前,法律、政策都有了,要破除写字楼宽带垄断,还需要建立起常态化的监督渠道,让受侵害的消费者能轻松找到统一的渠道反馈维权。这样才有可能让写字楼的宽带运营得到有效监督,解决提速降费“卡脖子”的问题,破除宽带垄断。

编辑:何起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