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全聚德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预亏1.52亿元—1.39亿元,去年同期盈利3227.83万元。在业绩预告中,全聚德将上半年业绩预亏损的原因,解释为“2020年1月下旬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餐饮及商品销售业务出现收入下滑”。
全聚德介绍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所属直营门店堂食接待人数大幅下滑,尤其第二季度北京地区疫情出现反弹后,在京主力门店营业收入在取得一定恢复的情况下再次受到冲击。南都记者注意到,全聚德是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旗下的餐饮板块,华北市场是其主力市场,其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华北地区为全聚德贡献了100.37%的营业收入,2018年华北地区为全聚德贡献了102.48%的营业收入。
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在疫情发生前,全聚德业绩就在走下坡路。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全聚德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18.61亿元、17.77亿元、15.66亿元,对应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1.36亿元、7304.22万元、4462.79万元,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9亿元、5716万元、203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全聚德近期管理层频繁变动。7月9日晚间,全聚德公告称,霍岩因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职务。今年4月鲍民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为由,辞去全聚德董事长的职务。更早的是在2019年11月26日,张力称就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全聚德的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及总经理职务。
关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在2019年年报中,全聚德在其2019年年报中解释为 “受餐饮行业,尤其是中式正餐竞争加剧影响,公司年度接待人次同比减少”, 在其2018年年报中,全聚德给出了类似的解释。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全聚德业绩的不断下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其外卖运营模式的失败、产品创新升级迭代空间较小、品类单一集大健康标签的缺失,资本端并购失败。
“最关键的一个核心在于本身产品”,朱丹蓬指出,他表示全聚德所建立的卖点无法匹配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和诉求,是其被消费者抛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朱丹蓬分析称,全聚德目前消费场景越来越缺失,“普通消费者不愿意去,做商务接待档次又不够,虽然现在更多像做旅游团必去名片,但是其餐标比较低,会拉低其客单量,这也是其营收也下滑,但是利润下滑更厉害的一个核心原因”。据悉,在2018年前全聚德的消费场景多为商务、政府等,现如今,支撑它销售量的主要是旅行团等消费群体。
实际上,全聚德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7月4日,全聚德披露的对深交所2019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中近一步说明其业绩下滑原因。
全聚德称,从内部来看,产品和服务滞后于市场需求,特别是90后、00后消费群体的兴起,消费需求转换迅速,而全聚德的餐饮及包装食品都存在着产品陈旧、创新不足、调整缓慢等问题,特别是与年轻顾客的消费认知形成了差距;从外部来看,餐厅经营类型更加多元化、差异化,市场进入者众多,正餐市场客源分流明显。全聚德作为传统正餐领域的知名品牌,一直未涉足其他餐饮领域,经营模式和产品类型单一,行业扩展不足,因此客流量呈现连续下降趋势,公司业绩及业务发展情况受到较大影响。
据全聚德2019年年报,其也在努力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中,针对消费场景的缺失,其在北京大兴机场开设了包括三个全新业态(小小全聚德、全聚德供销社、聚德面舍)的新门店和一个全聚德 新版食品专卖店,另其还通过加大创新菜品力度和更新频率;强化平台营销引流顾客等方式以图改善业绩。
编辑:钱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