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连线CBD说沙龙支招广州夜经济:城市的夜晚,文化来造梦

南方都市报APP • CBDTIMES
原创2020-07-12 23:24

从外面看,红砖水泥外墙的超级文和友,宛如嵌在现代钢铁森林上的一段旧城记忆。走进超级文和友的内部,犹如走进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州,将老广州的市井文化铺开呈现在人们面前,带有与生俱来的矛盾与冲突。正是这样的建筑设计,引发了两极分化的美丑争议。

争议爆发后,南方都市报“CBD说”以“人间烟火盛 羊城不打烊”为主题,邀请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著名作家、长沙市文联主席何立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扉美术馆馆长何志森、广州太古汇总经理黄瑛、超级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东华、广州方所文化创始人毛继鸿、广州文化力研究所所长令狐磊等嘉宾坐下来谈一谈,为“老”味道与“老”文化焕发“新”的广州夜经济献计献策。

1.jpg

汪涵连线CBD说沙龙现场,讲述他对传统文化新场景赋能夜经济的观点。


再造旧日城市记忆

市中心收下旧时光

“勇敢”是何志森对广州超级文和友的第一印象。他认为,当现代建筑和审美越来越同质化时,将最接地气的设计搬到高楼里,搬到城市最缺烟火气的中央商务区,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令狐磊则认为,城市的审美体系应该是包容多元的,而非千城一面。“老旧建筑的出现反而让CBD拥有另外一个观察角度,让城市变得更立体,审美结构也变得更宽容。” 

然而在老城的背后,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更迭,还有人们城市记忆的保护与传承。对此,令狐磊深有体会。“随着城市的东拓进程加快,不少人从西边搬到东边,但生活记忆却留在了老城区。”令狐磊说,“比如,阿婆牛杂包含了很多传统的记忆,他们试图用极大的努力来把它保存,让它能继续在新的场景里出现。”

这一想法与毛继鸿高度契合。“它花费了很大力气再造过往的记忆,希望大众能关注到底层平民的生活,让大家走进更接地气、更有烟火味的现实场景。”毛继鸿表示,在这背后反映出时代的真实与文化的自信。“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广州能接受这样的反差,也代表着广州本身的包容。”

黄瑛则认为,在太古汇的旁边出现这样一座复古的建筑,非常契合广州的城市精神。“很多广州人都会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老城区的一家小破旧面馆停着觅食的超级豪车,穿着拖鞋裤衩去饮早茶的大叔是一个超级富豪……这正是广州低调有品的生活态度和城市精神的体现。” 

800x534_5f0b1f5c15157.jpg



800x534_5f0b1f5a75a2f.jpg

沙龙现场,两个生于2010年的“后浪”向嘉宾提出犀利问题。

打捞普通人的故事

CBD装下平价田螺

作为文和友的联合创始人,翁东华对城市有着很深的感情。沙龙上,他回忆起长沙市著名的一条水产海鲜市场街“西长街”,那是他出生长大的地方,街上的粉店养大了他和文和友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文宾。大二那年的一天,他回家发现,西长街没了,“那碗粉”也没了。霎时的失落深深地烙印在他心中。

毕业后,学建筑的翁东华与文宾联合,为了重拾西长街的那份念想,从社区里的第一间餐饮店,慢慢做到成为长沙新名片的超级文和友。

2020年,超级文和友扩张至广州。“广东的美食实在是太好了,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湖南菜可以吃出快乐,广东菜可以吃出幸福。”汪涵毫不吝言,“这个幸福感是抚慰肠胃带来的舒适”。知道文宾、翁东华他们带着餐饮“湘军”超级文和友闯入广州,汪涵直言,“他们的胆子非常大”。

在翁东华眼里,广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他想把长沙的超级文和友“搬”到这里,“广州的务实和包容,成就了我们的第一步”。

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翁东华不停地跟广州地道的市井美食和老字号打交道,收集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有位在1989年创业的阿婆,她牵着我的手讲了一句话:‘阿仔,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卖牛杂吗?是为了家庭、为了生活,还有为了顾客。’这句话让我非常感动。”翁东华说,他所描述的,正是常年在广州芳村卖牛杂的那位阿婆。

在翁东华的“故事会”里,这样的创业草根还有很多,而在他心里,如果让他们白白消失,将成很大的遗憾。为此,来广州之后,翁东华所带领的文和友团队就一直用镜头打捞普通人的故事,记录广州万象。

深夜11点,花枝招展的明哥还在文和友里给顾客献唱,顶着金发、身着红衣,走起路来婀娜又有派头……他是广州市民熟悉的市井传奇,多少个深夜,他常常骑着一辆单车穿梭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卖炒螺。有时生意不好做,每买他一盒炒螺,他便会送上一曲歌,人送外号“炒螺明”。

何志森就在超级文和友遇见过明哥,“他能来,我觉得蛮可喜的”。何志森说,这里把有故事的平凡人集合了起来,给他们一个有尊严的地方继续生活。“他们能够被接纳,重新获得体面工作的机会,是很了不起的。”

没人敢想,最繁华的广州CBD容下了最质朴的一碟平价田螺、一碗阿婆牛杂,一份份经典广州小吃,也让明哥的歌声在CBD的夜里起伏、再起伏。

800x550_5f0b1ff403c13.jpg

沙龙现场。


800x534_5f0b1ff4e5132.jpg

沙龙现场,聚精会神的听众。


城市人都需要

文化梦境抚慰

当然,超级文和友的野心远不仅限于美食。

“来这里不仅仅只是为了开一家美食店,我们还在做文化。”在翁东华心中,还藏着一个“社区梦”。

一直以来,社区的塑造是大多数城市发展中共同面临的一个思考题,城市是大家共同居住和生活的空间,但每个人都对城市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在各种期待交织中,人与城市正产生着诸多矛盾,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也逐渐转淡。

何志森对这个“社区”概念颇为欣赏。“社区很重要的就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但很多时候我们和摊贩没有这种关系,因为他们是流动的。”何志森说,期待未来可以看到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家在超级文和友沏上一杯茶,讲故事、听故事。将故事转化成一种能量,这样才能打造一个文化社区,而不是一个被视觉化的场所。

这一想法与汪涵高度契合,“我一直认为,文化认同是最大的购买力,也是消费的第一驱动力。”他表示,要通过宵夜让一日三餐都被抚慰的广东朋友再出来“雀跃”,必须有场景。“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环境,甚至是梦境,这个梦可以让你回去,回到很温暖的状态”。

在夜晚,只要你愿意用一点时间去了解,这些熟悉的场景便以一种势能在你面前释放,很多东西好似打开了,你不单是撞到了文化的对面,还找到你在书里、在照片里、在影视剧里面看到的那个世界。

汪涵口中的“梦境”,就是文和友所打造的“旧楼”意境。“它制造了一个出奇制胜的、充满文化象征符号的景象,甚至是你童年的景象。你走进去以后,被那个温暖的广州在真正意义上拥抱了。我想,这是大家应该能走出来、再走进去的一种强大动力。”

在汪涵看来,传统文化新场景能够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甚至会慢慢取代文化宫。“粤剧、粤语脱口秀都可能在里面出现,让这里变成一个很好的、很有趣的、很有想象空间的梦境。”

摆最潮的档

开最旺的店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夜间经济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深夜降临的时刻是最放松的,紧张了一天的神经,在此刻松了下来,被音乐打开、被美酒打开、被舒适打开、被奇幻的电影打开。吃消夜、唱歌、看电影……白天捂了一天的钱包也突然松懈了。

在超级文和友,收集了散落在广州各地的旧光景、老味道,在广州CBD里建了一个“老社区”,给羊城的夜造了个“美梦”。如何借由这个“梦”,激发广州夜经济的更大活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体下,广州作为一个集中地,以后来文和友吃宵夜的,可能就是从珠三角来的。”令狐磊当天从深圳出发,花了36分钟进入广州,再花30分钟到达天河,感受着城市一体化的便捷。在他看来,广州在美食经济上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应该更为开放。

“年轻人跑到文和友吃一个小时,实际上是半个小时吃饭,半个小时是在拍照、发朋友圈。”何立伟则表示,夜晚,消费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是年轻人,城市夜经济应该争取“年轻的胃”,将餐饮时尚化。

谈到广州夜经济的发展轨迹,生长于广州的黄瑛深有感触。在她的广州记忆中,夜经济是丰富的,有西湖路的夜市、恩宁路的鸡煲,不过缺乏一个集中的地方。

而对于消费人群,她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天河CBD不仅仅是高大上的地方,也需要让附近的人能够方便地品尝到地道的广府美食,穿越城市寻找古老的印记。”黄瑛认为,在天河CBD发展夜经济需要保存城市的多样性,也需要很好的管理。

在广州这个新的“社区”里,湘粤两种极具反差感的菜系正在融合,往来的食客们也在融合。翁东华说,“最近有人说,凭什么湖南人来广州做粤菜,其实我们的厨师大部分是潮汕和佛山顺德的师傅。”在汪涵看来,“翁东华”们带着过江龙企业,迈出了跨地域发展的第一步,包容的姿态必不可少,“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现在在广州的湖南人也非常多,每年都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基因。”他表示,未来既要不断创新,“通过学习和研究,去创新出广东人没看到、湖南人也没看到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的玩法。”同时,也要坚持文化赋能,“它通过咀嚼之后释放出来的能量,能否带动文和友在广东这片大地上跳出华丽的舞步,这个是我无限期待的。”

统筹:南都记者 郑雨楠 代国辉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王美苏 郑雨楠 代国辉 实习生 刘钰滢 张安若 吴雅雯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钟锐钧

视频:南都记者 吴泽嘉 徐杰 吴佳琳 李琳

编辑:江英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