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强:九江全力建设大平台,引入大项目,培育大产业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0-07-14 18:37

在南海经济总量迈过3000亿元大关之后,九江镇如何抓住“双区”建设机遇,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在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上贡献九江力量?“九江今年一定能完成1800亩村级工业园土地拆除整理。”九江镇委书记徐永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要为九江高质量发展腾空间,建设大平台,引入大项目,培育大产业。

WechatIMG55.jpeg


聚焦村级工业园改造,优化产业空间

九江如何实现城乡融合?“一个提升两个连片,重点打造我们九江滨江片区。”

徐永强指出,首先要聚集完成区委区政府交给九江的重点核心任务,完成好区委区政府既定的目标,尤其是村级工业园改造,九江的任务相较而言不重,但压力很大。九江村级工业园总共是10400亩,已经完成拆迁整理超过3500亩,还剩下将近7000亩,“这7000亩如何干?区委区政府今年定的目标是拆除1500亩,力争1800亩。”

在拆除1500亩的目标上,目前九江已完成过半任务。徐永强表态,“九江今年一定能完成1800亩村级工业园土地拆除整理。”据悉,1800亩村改目标主要聚焦在两个重点片区,一是临港国际产业社区,九江已完成1600亩土地征租任务,“这个月马上就要启动近960亩的征租”,征租完成之后就是对土地上盖物进行有序拆除。二是中兴新城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如期交地的任务。

 

聚焦乡村振兴,打造幸福儒林之乡

“乡村振兴工作是我们镇和村(居)工作的总抓手。乡村如果没有实现振兴,就无法融入城市,这也是我们对城乡融合工作的深层次理解。”徐永强提出,围绕乡村振兴工作,我镇正探索建立“九江模式”——强化党建引领,优化产业空间,美化人居环境,活化基层治理,打造幸福儒林之乡。

在优化产业空间方面,除了村改之外,还有就是传统产业、农业的转型升级。首先,家具制造是九江主要的传统产业,如何实现其优化升级?一方面,利用现有高端企业进行引领,实现集约化和品牌化,做强做优家具产业。以林氏木业为例,九江已实现家具业线上线下,客户和生产企业,以及个性化需求和功能化制造的链接。在徐永强看来,九江已初步建立“泛家居”智能制造的生态圈。另一方面,通过严执法,淘汰一批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家具制造企业,倒逼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此外,九江希望借助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数字工厂”,让企业上“云”,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农业升级转型方面,作为渔业名镇,九江水产养殖业在全国享有盛誉。但随着水产养殖业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食品安全、环境安全、需求多样化等,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制约也越来越多。“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没有产业振兴,就缺了支柱,也不可持续。”徐永强指出,在产业振兴中,九江最大的优势就是水产养殖,九江要打造“中国淡水鱼种业名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实现水产的聚集化、品牌化、工业化和现代化。

 

聚焦平台建设,引入大项目,打造大产业

在南海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大关之后,九江如何在下一轮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是要建设大平台。”徐永强介绍,目前九江产业平台重点是两大片区的建设。其中,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共3700多亩,如此大面积的连片成熟工业土地,在南海乃至佛山都是极其少见的,“这是九江的头号工程,我们的目标是腾出产业空间,建设重大产业平台。”徐永强说。

土地整理和平台打造是手段,核心是推动项目落地。九江镇将依托临港国际产业社区等平台,瞄准新材料、汽配、家具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主题招商。其中,东丽纺粘无纺布(一期)已建成投产;东丽膜科技项目亦于今年3月正式动工。

引入大项目,打造大产业。“经过近十年的深耕和探索,九江在医卫用无纺布方面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未来要全力以赴将其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推动医卫用产品全产业链在九江落地生根。” 徐永强指出,目前九江已成功吸引了日本东丽纺粘无纺布、南海南新(美国贝里)无纺布二期、允笛卫生材料等一批优质项目进驻,搭建了以南海南新、日本东丽、必得福为代表的“全球第一、亚洲第一、全国十强”三级梯队,未来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医卫用产业终端产品产业链。

通过建设大平台、引入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为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贡献九江力量,这就是九江的思考和答案。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杨韵仪 通讯员陈国杰

编辑:杨韵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海镇街“一把手”访谈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