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刚需转产研发测温机器人被订爆,深企掌门人解码疫情中逆势上扬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07-14 20:30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屏幕快照 2020-07-14 下午6.01.17.png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一场由疫情引发的危机迅速席卷国内外,犹如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次短暂的停水停电,人流、物流因此而阻滞。在深圳华强北,疫情之下的“中国电子第一街”也冷清了不少,往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元器件采购商少了许多。

坐落在华强北赛格科技园,深圳市城市漫步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城市漫步”)也曾游走在疫情危机的边缘。“这次危机,对我们来说可能是非常大的,中小企业有可能是无法承受的。但是通过开发热销的疫情产品,把危机转化成一个商机,反而公司同比增长比去年还要大得多。”城市漫步CEO李正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

逐渐走出疫情阴霾,李正对公司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他表示:“这次疫情之后,我们深有体会,机器人的研发一定要结合市场上的一些刚需,才会有市场。如果只是一味地为了开发一些机器人的高精技术,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是很危险的。”

《2019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企业总数达到757家,工业总产值达1257亿元,家用服务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非工业机器人持续高速增长。而疫情之下,可以预见的,深圳机器人行业无疑会加速出清的过程,机器人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城市漫步的经历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

WechatIMG1.jpeg


本期座上宾


李正  深圳市城市漫步科技有限公司CEO


快速转产,得益于深圳特有的产业环境和自身的研发优势

南都:此次疫情,给贵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

李正:对我们传统的业务影响比较大,比如教育机器人这一块。今年同期跟去年相比的话,应该至少是掉了50%。但是相应的,我们其他板块的增长很大。疫情期间,我们开发了测温机器人,这块业务的增长非常大,是以10倍速度增长。

疫情爆发的时候,我大年初三就来到了深圳,当时就在考虑,怎么把我们的机器人产品结合疫情期间的需求,去做一款无接触的测温机器人。我们找一些体温模块的供应商,把体温模块接入到机器人的整套系统里面,把结构硬件全部打通,我们还开发了一套校园测温的管理系统,整套产品在2月底就基本开发完成了。

3月中旬,我们开始生产并大批量的出货,当时全国很多学校要复课,都在找相关的产品,有很多学校找到我们,总共500多所学校出了1000多台测温机器人。我们当时同步还在做一些测温仪的设备,也是卖给学校或者企业。这两类产品在疫情期间,实际上是爆发性增长。

南都:城市漫步在转产防疫物资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因素支撑了你们的快速反应,转产防疫物资?

李正:因为我们做任何一个产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芯片供应商的问题。如果在其他地方,你可能一时之间很难去找到这么多体温模块、体温芯片的供应商,但是在深圳,只需要在微信群里面发一些广告,说我们城市漫步要采购体温芯片、体温模块,结果很多的供应商就主动来找我们了,这其实就是深圳特有的产业环境的优势。

刚好我们是研发型公司,之前做了10年智能硬件,差不多为300多家企业做过智能硬件的开发,从2015年做机器人开发之后,我们差不多为60多家企业做了不同机器人的开发。在这个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把技术积累全部形成一种模块化,可以很快地开发出一些新的产品,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优势。


疫情导致积压500多万货物,机器人研发要结合市场刚需

南都:随着国际疫情的蔓延,海外疫情是否会给城市漫步带来一些影响?

李正:会有影响,特别是在3月份和4月初的时候,影响非常大,因为当时候很多的订单你没办法做,因为你缺少体温芯片,那段时间,国外疫情正在蔓延,所以那时候国外的供应链也上不来。在疫情没有爆发之前,很多公司对体温芯片的需求是比较小的,都没有做好一个储备。所以那段时间,确实是整个行业都在缺货,但是到了4月中旬之后,基本上就是所有的芯片工艺都顺畅了。

在深圳市场,一旦缺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价格会猛涨几倍,当时我们拿一个体温模块要2000多,现在回落到七八百,我觉得这个价格空间还是会往下降。

南都:迎接疫情大考,据您观察,深圳的科技行业暴露出哪些短板?行业发展如何从疫情中吸取经验教训?

李正: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我们就感受到了危机。年前的一批货没交完,客户说过完年之后马上付款交货,结果过完年之后,客户都一致的回绝说,现在疫情中没办法推广,实体店也不能开门,没法做生意,所以当时我们积压了大概500多万的货在仓库。

这次疫情之后,我们深有体会,机器人的研发一定要结合市场上的一些刚需,才会有市场。如果只是一味地为了开发一些机器人的高精技术,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是很危险的。比如说我们以前开发了商店服务机器人,更多的是一些迎宾、语音接待的功能,这种需求其实对市场来说,它不是真正的刚需,这种可能对大家来说具有观赏性,但是大家不会去购买。但后来我们根据疫情,马上把机器人加了一个测体温的功能,推给学校,马上就变成一个实用性的产业了。

我们现在除了疫情上的产品,还在开发保安机器人,这也是符合以后的刚需市场。因为我们跟很多物业管理公司、保安公司谈过,发现年轻的保安很难招,上了年纪的保安对很多事情的反应速度比较慢。同时,很多高端小区对保安形象的要求也比较高。

年轻人不愿意去干这个行业,年纪大的人又不具备这方面的一些能力,用机器人是完全可以替代的。结合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5G技术,把物业跟机器人相结合起来,通过人脸识别鉴定业主和访客,我们将来也是会朝这个方面去发展。

以前大家在开发机器人产品的时候,按照自有的思维,或者说现有的技术去开发一些产品,造成一些产品就只是具备一定的观赏性、娱乐性,没有实用性,我觉得这是行业的一个短板。


机器人会随5G产业爆发而爆发,未来生活离不开智能机器人

南都: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竞争激烈。城市漫步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找到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实现差异化竞争?

李正:我们在机器人的运动这一块有优势,这种优势是很多大企业也不具备的,还有我们是一家以研发为导向的公司,为很多企业去做一些定制化的开发,这种定制机器人的需求在整个行业里是非常多的。我们没必要正面去跟百度、腾讯、阿里竞争,去做语音机器人,我们会在编程机器人、运动型机器人方面去开辟一个新市场。

南都:国内机器人的企业,很多是系统、硬件的集成商,很多核心技术,如芯片还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处于产业链低端。在您看来,该如何扭转局面?

李正:全国很多高科技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像华为也面临美国政府的打压。我觉得这已经不是一个企业自身的问题,而且是国家战略性的一个问题了。我们现在是做两手准备,如果是低端产品,我尽量可以用到国内的芯片来解决。高端产品的话,现在是国内芯片跟国外芯片结合起来用,我们也会大力的支持国内的一些芯片厂商,比如说华为的海思芯片。国内的芯片,用的企业多了,它就会形成自己的生态,改变过于依赖国外芯片的局面。

南都: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开,机器人将在我们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李正:机器人会随着5G产业爆发而同时爆发,因为机器人的很多技术是依托在5G基础上面,语音交互、人脸识别、视频技术等实时传输、快速响应都需要5G网络来支撑,随着5G网络的深入发展,机器人的潜能一定会爆发出来。

这一两年机器人可能会爆发出很多的功能,就像我们的智能手机,在2007年、2008年的时候,当时的应用软件并不多,但是如今,基本上我们的支付、订购,出去订酒店、买高铁票、买飞机票,你都离不开手机。其实机器人就跟智能手机一样,我估计可能五六年之后,你的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智能机器人。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编辑:陈欣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