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为大企业提供分散办公空间,WeWork的盈利转机靠谱吗?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原创2020-07-16 12:18

去年全球IPO市场著名的“黑天鹅”事件主角WeWork或将迎来转机?据外媒报道,联合办公服务提供商WeWork执行董事长马塞洛·克劳雷(Marcelo Claure)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WeWork有望在2021年实现盈利,比计划提前一年。这主要得益于疫情下办公市场出现的新需求:为不想聚集员工的大公司提供分散的临时办公室。

疫情促新需求?临时办公PK在家办公

克劳雷在7月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流行使得一部分办公空间需求减少,不过有些公司转向与WeWork合作,在离其员工居住地较近的地方提供临时办公室,以将员工分散到核心办公室之外。据悉,万事达卡公司、字节跳动公司、微软公司和花旗集团等公司已经和WeWork签订了新的租赁协议。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像WeWork这样的联合办公空间可以分散核心办公区的员工数量,降低办公密度,维持社交距离。而从经济和时间花费上看,租用现成联合办公空间比企业自行改造办公区域的成本更低。对于员工来说,去住所附近的联合办公空间上班意味着更短的通勤路程,和团队线下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一些企业领导人看好共享办公的发展前景。估值80亿美元的数字货币交易公司Coinbase的首席执行官布里安·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5月在其公司官方博客上表示,后疫情时代,各家公司将开始在更多城市中维护轻型办公室的运营,这些办公室可能由WeWork等第三方管理。

据商业杂志《财富》报道,另一家联合办公公司IWG PLC首席执行官马克·狄克逊(Mark Dixon)也表示,未来企业办公有去中心化趋势,人们不会再集中在一个核心办公室上班,未来的办公方式将是在家办公、在家附近的共享空间办公和回总部处理重要事务等方式的混合形态。

不过,对于工作者来说,在家办公似乎更受欢迎。社群媒体公司Buffer和融资平台AngelList联合发布的一项《2020远程办公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远程办公的地点上看,80%的受访者优先选择在家办公,仅7%的受访者将共享办公空间作为第一选择。

从创业孵化器转向大企业临时办公室,“二房东”有未来吗?

据外媒报道,WeWork在2019年计划上市前估值曾达到470亿美元,而今年3月发布的估值大幅缩水,仅为29亿美元。据南都科创此前报道分析,WeWork上市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包括其持续巨额亏损的“烧钱”状态和饱受诟病的“二房东模式”的科技含量和商业前景。美国市场数据研究平台CB Insights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一些批评者认为WeWork将自己定位为创业孵化器,实际上却是一个“二房东”式的商业地产公司。

WeWork旗下的创业孵化器WeWork Lab官网显示,将会为入会的早期创业公司和小型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导师指导和教育等资源。疫情期间,WeWork正困于“收租困难”的最大难题,而同期的Y Combinator和Techstars等创业孵化器则通过资金政策倾斜等方式给予初创企业大力支持。另据金融数据Pitchbook消息,截至2015年,WeWork共收购了21家初创公司。就支持力度和孵化体量而言,WeWork与Y Combinator等专门的创业公司孵化器相比差距明显。

“二房东”模式的风险在疫情期间更加明显。疫情冲击下,共享办公企业面临着租金减少的问题,不得不采取裁员等内部调整的方法缓解资金压力。据《金融时报》报道,一些租户拒绝交付租金或续租,使得WeWork在今年第一季度损失了4.82亿美元现金,而此前WeWork已裁员8000多人,取消了一些地方的房屋租赁协议,还出售了一些非核心资产。另一家专为大企业提供联合办公服务的公司Knotel也在疫情中解雇了三成的员工。

WeWork等联合办公公司将自己定位为创业服务平台科技企业,表示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也是其业务之一。不过,眼下WeWork“盘活”的主要途径显然是与大企业开展合作,为其提供分散的临时办公空间,而非为初创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事实上,这种新做法更加体现了WeWork的“二房东”属性。

对此克劳雷的解释是,WeWork“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资产多样性”,即其在资本扩张期间拥有的众多办公空间场地可以有多种用途。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附和短期爆发的需求或许能缓解燃眉之急,但对于建立长期健康的商业模式并无助益,也难以说服资本市场认同其科技属性和未来成长空间。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南都记者 徐劲聪 实习生 卢盈江 综合报道

编辑:徐劲聪

4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徐劲聪2760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